中日关系:风向变了吗?

清玄 April 17, 2018 17:08

(Baonghean)——在领土争端导致的“冰冻期”之后,中日两国为改善双边关系而做出的努力,为东北亚地区的友好氛围注入了一股新的“微风”。中日关系的“风向”是否已经改变?

启动步骤

随着东北亚地区外交形势的积极变化,中日邻国关系呈现回暖迹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朝韩关系出现转折点,焦点集中在本月下旬即将举行的朝韩首脑会晤上。

Ngoại trưởng Trung Quốc Vương (trái) nghị gặp Ngoại trưởng Nhật Bản Taro Kono tại Tokyo hôm 15/4/2018. Ảnh Reuters
2018年4月1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左)在东京会见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图片来源:路透社

朝鲜与中国、日本等地区国家的关系也得到改善,可以说这是东北亚地区多年来首次出现如此友好的政治氛围。

因此,4月中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日以来中日关系回暖的迹象格外受到关注。

这是八年来中国高级官员罕见的外交举动。此前,中日关系因东海钓鱼岛/尖阁诸岛的领土争端而“陷入困境”。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控制钓鱼岛以来,两国冲突进一步加剧。

从两国及地区政治背景来看,中国外长此次访日有三个目的。

首先,此次访问将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下月访日出席日中韩领导人会议奠定基础。此次会晤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很可能举行会晤。

第二,中国外长此次来东京,是想“按下按钮”,重启因领土争端紧张局势而停滞了8年的中日经济对话。

第三,双方还将在朝鲜与美韩即将举行的峰会上可能提及无核化问题的背景下,就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不排除近期重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日参与)。

建立信任关系

显然,中日关系近几个月发生了显著变化,从长期紧张转为缓和。2017年12月初,两国就建立防止东海争议海域发生海空意外碰撞的联络机制达成了全面协议。

Đông Bắc Á
东北亚。图片来源:互联网

今年1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与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会晤后,两国关系也随之升温,双方同意恢复领导人互访。两国都希望2018年两国关系能够全面改善。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日本虽然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分歧,但在经济领域和朝鲜问题上却不得不与中国合作。这两者都是中日两国内外政策的两大关注点。

经济上,中日两国均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表示担忧。特朗普自当选以来,多次批评中日贸易政策不公平,损害了美国利​​益。

近期,他威胁要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并表达了对日本“多年来给美国造成贸易困难”的不满。因此,尽管他没有具体提及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保护主义政策,但此次中日高层经济对话被视为双方重申自由贸易趋势、加强双边合作、避免完全依赖美国市场的契机。

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亚洲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甚至包括与美国有军事同盟关系的国家,例如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因此,不难理解日本为何选择在与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关系中走一条平衡的道路,以从与北京的合作中获得最大利益。

中国的情况也类似。特朗普政府政策不断变化,而日本则相对稳定。尤其是在中美贸易争端紧张之际,改善与日本的关系被视为中国希望团结主要国家共同对抗美国保护主义的意愿。从长远来看,北京可以与日本建立经济关系作为一种“保险”。

关于朝鲜问题,尽管中日两国各有考量和应对之策,但双方对平壤的核安全有着共同的担忧。一旦朝鲜核武器爆发战争,中日两国都无法避免由此带来的安全和经济后果。因此,近期朝韩和美朝关系的变化受到中日两国密切关注。观察人士认为,如果日本希望在朝鲜等问题上保持重要地位,与中国的高层会晤将是其实现这一目标的契机。

在此背景下,中日建立合作关系将具有积极意义,既能增加经济利益,又能减少彼此外交政策的变数。因此,通过活跃高层交往,两国可以构建互信关系,开辟双边关系的新局面。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中日关系:风向变了吗?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