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保护传统文化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贵州省传统文化价值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诸多成果。对今天的贵州人民来说,保护古老文化传统始终与“全民团结一心,共建社区文化生活”运动和新农村建设计划紧密相连。
(Baonghean)-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贵州省传统文化价值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诸多成果。对今天的贵州人民来说,保护古老文化传统始终与“全民团结一心,共建社区文化生活”运动和新农村建设计划紧密相连。
吊布节已过,但这些天在周田乡和仙二村,空气清新,歌声和锣声熙熙攘攘。节日和欢乐的季节仿佛才刚刚开始,每天清晨,人们“出发”干农活,晚上,12个家庭组仍然聚在一起,商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修建道路、开展艺术活动、保护泰国文化传统……就像村里的162栋吊脚楼一样,我们拜访的村长山文段先生的房子也是一座古老、坚固、宽敞的吊脚楼,粗壮的柱子深深地埋在地下。段先生高兴地递上饮料,说道:“这样的房子是和仙的特色,并不是每个泰国村庄都能完全保留下来的。和仙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被评为文化村,这绝非偶然。”
晚饭后,村里的灯火亮了起来,段先生的家成了村里艺术团的排练场地。男女老少都纷纷前来参加,艺术团排练了舞蹈《丰收节》,艺术家三氏春则重温了原定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文艺演出中表演的英雄歌曲《哈来舞蹈》。虽然来自老头村、昌村和桑村的姑娘们还没有穿上传统的服饰和衬衫,但她们的舞蹈队形已经整齐划一,节奏明快,优美动人。
和仙一村艺术团参加2012年村庄文化街区节
据山文段先生介绍,和仙村的人们不仅保留了歌舞,还保留了从语言到织锦等所有文化特征。保护文化价值也需要诸如阵线、老年人协会和妇女协会等组织的积极参与。为了向下一代传授泰语,和仙村二村的老年人组织了单独的培训班。每班40人,当他们能够流利地读写时,他们就组织另一个培训班来教。对于儿童,培训班在夏季举行。委员会要求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发扬老年人教老年人、老年人教儿童的精神。到目前为止,在和仙村二村,每个人都会泰语和织锦,而且做得很好。
由于和仙二村的社区活动中心——礼堂被借给了幼儿园,今晚段先生家成了村干部的聚会场所,大家商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宣传文明村称号,清洁美化村里的道路小巷。今年,村里决心完成将1780米水泥路拓宽至2.5米的工程,并动员村民按计划修直道路……
与和仙二村类似,和仙一村也很好地保护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价值。此前,和仙一村和和仙二村原本是一个村,后来随着人口增加才一分为二。谈到和仙一村的文化,归州人常谈及泰国人民的活音乐瑰宝山姆文丹先生和锦缎工艺村合作社负责人山姆氏碧女士。在和仙一村,文化艺术活动依然十分活跃,溪流俱乐部和润俱乐部的活动定期举行。村长山姆文南先生说:全村7个居民组共178户人家,经常举办文艺和体育比赛,每个组都有自己的队伍。通过举办爱心歌唱和体育比赛,巩固了村庄和邻里关系,激发了人们齐心协力、共创新生活的精神。
南先生说:在当前文化生活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里的长辈和村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鼓励和说服子孙后代,大家自愿捐地开路,出力、出砂、出石子、出材料修建村里的道路。每户人家自愿承担10公里,2012年全村完成了2公里的混凝土路面修建,2013年将完成剩余道路的修建。村民的生活仍然主要依靠农业,但现在,由于手工艺村、织锦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村里不再有饥饿户,而是涌现出许多富裕家庭……
归州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魏文进表示:在归州,不仅周仙村,而且其他许多村庄都完好地保留着传统文化特色。对我们来说,保护文化价值需要与村庄、村落和文化街区的建设相结合,并与新农村发展计划的文化标准相结合。目前,全县已建成94个村庄、村落和文化街区(共145个)。每年,本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配套计划,定期进行监测和检查,及时纠正和预防出现质量下降、质量低劣或出现社会弊病的现象;指导各乡、村落和文化街区审查具体标准,制定实施路线图,克服每个薄弱环节。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重点指导周田乡和周顺乡开展工作,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亮点。具体包括:部署建设体育场馆,同步推进文化机构建设,开办泰莱西文化班,维护艺术团体队伍,并将文化活动纳入竞赛考核,提高活动质量。该县还定期在各村、各村和文化街区组织演出和比赛,为大力推进“全民团结一心,共建社区文化生活”运动做出贡献。
文章及照片:Thanh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