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中和积累的“障碍”
(宝恒)——土地集中和积累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解决方案,并已被证明能有效推动农业向商品化生产转型,提高农业生产价值。然而,这一问题仍存在诸多“障碍”,既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也包括人们“守田守地”的传统观念。
从土地上致富
近十年来,何士光先生不仅在安城县寿城乡,而且在其他地区也成为了“名人”,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农业思维,不走“传统”的道路。
在国外生活了12年后,他回到家乡,趁着公社最近进行土地整合和地块置换的机会,立即申请了一块位于洛克杜阿的20公顷土地。这块地因为位置偏远且不适宜开发,所以无人问津。
![]() |
| 集中同步生产为何士光先生的油田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照片:富香 |
他回忆说:“我投资了近2亿越南盾用于建设和改造灌溉渠系统,拆除旧的零散田地,修建内部道路……通过引进新的先进品种和同步机械化生产,过去无人耕种的土地现在每公顷可产出高达4公担稻米,而成本和价格与人工生产相比大幅降低。”
2013年至2016年,他与北江种子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生产水稻种子,每年净利润超过10亿越南盾。目前,他根据康龙有限公司(太平省)的订单,生产优质商品稻品种“香越3号”和“HN6”,仅2019年春季稻季就盈利近6亿越南盾。
“由于同步统一生产,病虫害防治更加便捷,产量平均提高15-20%,成本比分散生产降低约25%。收割后,公司直接在田间以与干米相同的价格收购鲜米。显而易见的优势促使周边农户与我合作,种植并向公司销售产品,种植面积超过10公顷。”
![]() |
| 在安城县春城乡的稻田里收割水稻。照片:Document |
如今在安城县,大约有 20 人租用土地进行集中农业生产。
据县农业局局长阮文阳先生介绍,大多数农户的耕地面积在几公顷或以上,许多人租用或借用了几十公顷的土地,但这些耕地大多只在夏秋季种植,而此时正值农民的非耕作季节。全县目前共有近700个农场和牧场,其中近100个农场生产集中且高效。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土地积累、农业经济发展和集中化是农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义安省有近80家农场与投入品供应企业签订了合同;近20家农场与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合同;超过100家农场与产品消费企业签订了合同。同时,农场也高度重视通过合作社将生产与产品消费对接起来。这些都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土地集中积累模式。
障碍
兴原县兴通乡10号村拥有20.5公顷稻田,但今年夏秋两季,东利地区超过8.5公顷的稻田因缺水而荒废。然而,据10号村村长黎文全先生介绍,即使有个人或企业想要租地,也会非常困难,因为村民们仍然保留着守地的观念,害怕失去土地,甚至担心租户会滥用土地,破坏他们的田地。
尤其因为大多数人仍然种植春季作物作为粮食,让土地休耕以备夏秋季作物之需,所以动员起来相当困难。“特别是许多家庭会提出许多要求和条件,很难达成共识。只要有一户人家不同意,就很难办成。”黎文全先生坦率地说道,“如果企业要来,他们必须签订具体的合同,同时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让人们明白土地仍然是他们的,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 |
| 兴原县兴通乡10号村的Canh Dong Loi已成为牛群放牧地。照片:Phu Huong |
永和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城县一家知名的“农业企业”,目前在安城县和奠州县拥有超过100公顷的水稻种植地。然而,据该公司董事潘文和先生称,拥有并“保住”这片土地相当困难。“大部分是公地,地势低洼偏远,没人会接受。”
要用于水稻种植,每块5-7公顷或以上的土地至少需要投资10亿越南盾用于基础设施改造。然而,租赁合同只签了5年,非常不稳定,所以我即使有需求也有能力,也不敢继续投资。目前,其他一些地区也联系我,想租地种植水稻,但我仍然不敢做决定。
此外,如果你想从别人那里租地,也很困难,因为“几百人,一百种意见”,很难统一和集中,而按照目前的趋势,弃耕无产的农民数量将会增加。
因此,为了让企业安心投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避免土地浪费,地方政府需要为企业办理行政手续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充当中间人,连接双方,同时注重宣传,使企业和民众都清楚地了解土地借用和租赁的法规和政策。”潘文华先生表示。
![]() |
| 这项高科技运河绿化项目在义丹县义山乡实施。照片:PV |
但是,它的发展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因为土地资源必须留给人民。
第二种形式是农场和牧场租用当地公共土地,获得64块土地。虽然规模较大,并实现了同步机械化,但最大的缺点是土地没有法律地位,一旦发生纠纷,处理起来非常复杂,土地承租人不敢大胆投资。第三种形式是农户之间协商租赁或借用土地,按季或更长时间出租或借用。
![]() |
| 今年夏秋两季,安城县都城乡富荣村的稻田全部荒废。照片:富香 |
“在国家努力对土地问题进行适当改革的同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宣传,改变和提高民众对土地问题的认识。地方政府,特别是乡级政府,必须始终关注、支持和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和个人租赁土地进行集中生产,避免浪费,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