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自杀式”潜艇野心面临的障碍
缺乏人为控制和发生外交事件的风险可能会阻碍中国的无人潜艇计划。
2012年参加演习的中国潜艇。图片来源:美国海军学院。 |
中国军方正在研发配备人工智能(AI)的大型无人潜艇,用于执行侦察、布雷和自杀式攻击任务。中国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潜艇在2020年代初投入使用后,将挑战美国海军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等战略区域的主导地位。南华早报7月23日消息。
然而,专家表示,北京建造人工智能潜艇的雄心将面临许多障碍,阻止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建造一支完全自主的潜艇舰队来对抗美国海军。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来,军事大国一直在开发无人水下航行器 (UUV),但大多数此类潜水器都需要水面舰艇或母潜艇进行人类控制。
即使在最佳天气条件下,在水下远程控制无人潜航器(UUV)也始终十分困难。中国似乎正寻求通过为潜艇配备人工智能来克服这一弱点,使其能够自行计算作战计划,摆脱对人类和自然条件的依赖。
然而,完全自主、无人控制的潜艇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失去控制,无法执行初始指令。这可能导致其对渔船、商船、鲸鱼甚至盟军战舰发动攻击,而不是专注于摧毁敌方战舰。
2016年底中国捕获美国潜艇。图片来源:美国海军学院。 |
即使人工智能的自主能力被克服,中国的自主潜艇在普及后也可能面临法律障碍,类似于当今有关无人机运行法律的争论。
此外,这些无人潜艇在国际水域作业可能引发外交争端。2016年就发生过类似事件,当时中国海军扣押了一艘在南海作业的美国无人潜航器。这一事件引发了两国关系紧张,最终北京同意将无人潜航器归还华盛顿。
分析人士布拉德·霍华德表示:“一支无人作战潜艇舰队跨越海洋有可能引发外交事件,因此中国在发展这种潜艇时必须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