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黄河鼓村

DNUM_BHZACZCABE 11:08

(Baonghean) - 除了“一年两熟”的农业之外,越南甸州甸黄乡黄河村的村民还保留和发展着世代相传的“父子传”职业,那就是制鼓。

春雨绵绵,细雨如筛面粉,我们沿着椰林荫路,来到黄河鼓村。村里一位85岁的老人阮德阳说:“没人知道黄河鼓的制作始于何时,但我家已经传承了七代。”老人们说,黄河鼓曾用于首都升龙的祭祀活动。顺化节期间,黄河鼓村还被要求制作120面鼓,这对整个工艺村来说实属荣幸。如今,阮德阳先生年事已高,身体虚弱,但他依然铭记这份技艺,并在闲暇时将“秘传技艺”传授给子孙后代。黄河村的孩子们,9到10岁,每天看着爷爷和爸爸们忙碌,不知不觉中,这份技艺已深深地融入他们的血液,许多14到15岁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如何帮助父亲们制作鼓。

Sản xuất trống tại làng Hoàng Hà  (Diễn Hoàng - Diễn Châu).
Hoang Ha 村(Dien Hoang - Dien Chau)的鼓制作。

世人皆知“正月为乐月”,但黄河鼓村的人们却忙于制作新鼓,为春节后的节庆活动做准备。正因如此,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走近黄河村,都能听到凿鼓的咔哒声、敲竹钉的声音、试鼓的声音、锯子锯木头的声音……据村里的老人们说,黄河村世世代代很少将制鼓技艺传授给女孩,因为她们害怕“泄露”秘密,但村里至今仍有一位女孩坚持打鼓。我们回到黄河鼓村,见到了61岁的黄氏贝,她是村里唯一一位精通各种鼓制作的女性。贝太太正忙着往鼓上钉钉子。她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当时她十八、二十岁左右,曾向父亲请求让她从事制鼓行业,但父亲以这份工作辛苦劳累为由拒绝了。但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让贝夫人克服了一切困难,最终投身鼓乐行业。据黄氏贝女士说,要制作一副好鼓,必须符合外形美观、音色饱满圆润的标准……这就是黄河鼓村闻名中部地区的“秘诀”。

制鼓的工艺也十分讲究,首先要选好原料,制鼓师要选择优质的菠萝蜜树取材,然后对纹理均匀的树干进行“劈”和“削”,劈成小块,制成鼓身,鼓身厚度根据鼓的直径大小,在1.5到2厘米之间。按照一定的配方,将鼓身拼接成一个圆形的筒体,将经过精心加工、干燥的水牛皮两端绷紧,制成鼓面,再将鼓面缠绕在一条绷紧至8边的皮带上,根据鼓声大小,用绞盘拉动皮带,将鼓声调整到所需的圆润度。竹钉固定鼓面,取竹身中段,该段质地坚韧,从未被白蚁蛀蚀。皮带,取适龄的竹肋。

Bay太太的鼓坊主要有4名工人,Bay太太堪称“总司令”,因为她能包揽所有工序,从用锤子打制鼓框到绷制鼓皮,甚至用机器打制鼓身、抛光、在鼓面上绘制图案……每个月,她的作坊都能卖出几十面鼓,所有前来提货、试听鼓面音色的顾客都感到满意。Bay太太激动地说:多亏了鼓艺,我们家才能养育两个孩子上大学,还能建起价值6亿越南盾的两层楼房。

旁边是阮廷照家的鼓坊,为了赶上春节后的节庆订单,他们正加紧生产。阮廷照说,除了中小型鼓,也有人订购半径1.6米的大鼓。这种鼓做起来很费工夫,要把鼓皮绷在鼓面上才能发出声音,敲起来像打雷一样。凭借着名气和品牌,阮廷照的鼓坊生意兴隆,海防、广平、广治等偏远省份也纷纷前来订购。阮廷照的鼓坊还创造了4个年轻工人的就业机会,每人每月稳定工资超过300万越南盾。

这家工厂每年生产600到800面鼓,耗费30多立方米菠萝蜜木和近1000张水牛皮。他的工厂生产各种规格的鼓,从蟾蜍鼓到中型和大型鼓,应有尽有。尽管订单繁多,但在他的指导下,工匠们依然确保了数量和质量。2013年,阮廷昭的弟弟阮廷吉也开设了一家新的鼓坊,为6名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除了制鼓,这家工厂还生产鼓身,销往河静和广平的市场。上述两家鼓坊的技术“顾问”是阮德阳先生,他今年85岁,是阮廷昭和阮廷吉的父亲。杨先生分享道:我的孩子们都精通制鼓,但还需要传授制作“大”鼓、“雷”鼓的经验,如何调整每种鼓的声音以适应,节日鼓的声音与学校鼓、Cheo鼓的声音不同......

现在黄河村制作鼓的许多工序都由机器完成,不像以前那样需要用锯子、刨床、砂光机等进行劳动。采用“工业化”生产,为工匠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目前,黄河村有近200户人家,其中20多户从事制鼓业。虽然这只是一份副业,但却创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村民改善生活,甚至致富。制鼓业一度衰落,许多人选择放弃。但近年来,各地都在修复历史遗迹,恢复文化习俗,黄河鼓的销量也越来越好,主要来自山区的人们订购,用于节日庆典、戏班、集会、社团、寺庙、神社等。因此,许多人重返制鼓行业,开设新的制鼓作坊。如今,黄河村民可以制作各种类型的鼓,例如家庭教堂鼓、乡村社团鼓、宝塔鼓、节日鼓、舞狮鼓、酒鼓、学校鼓、教区鼓等。

然而,由于原材料越来越难买到且价格昂贵,制鼓行业仍存在隐患。菠萝蜜树被大量砍伐,而且没有重新种植。更不用说许多人甚至毁掉菠萝蜜树,转而种植其他经济效益更高的树种。水牛皮和母牛皮也越来越稀缺,因为大多数屠宰场都将其卖给了鞋厂和皮凉鞋制造厂和工厂。另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对制鼓不感兴趣。黄河鼓村尚未被认定为工艺村,因为参与制鼓的家庭数量仍然很少。与其他行业不同,许多非阮姓家族的人想学习这门手艺,但却无法做到,因为只有家族后代才能学到这个家传秘诀。失传的风险是黄河鼓村担心的问题。

离开春意盎然的黄河村,突然听到村里鼓队阵阵低沉高亢的鼓声,正在为迎接春节做准备。鼓声回荡在田园间,庄严肃穆。

文章和照片:范长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繁华的黄河鼓村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