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泰山脚下的新色彩
(Baonghean) - 年底的一天,回到了周顺、归州……古老的清岩土地蜿蜒在帕泰山脚下,邦1村出现在我们眼前,高脚屋鳞次栉比,隐约可见甘蔗田和绿油油的玉米地……这个森林小村子里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繁荣……
带我们参观收获季节的甘蔗田时,村长何文雄激动地说道:“过去,奉1村109户人家主要种植玉米和旱稻,而这片位于帕西山脚下的土地大部分都荒废了。四年前,公社人民委员会出台了一项政策,要求改变耕作方式,转变种植结构。人们可以参加培训课程,并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甘蔗和森林种植。”
在国家贷款的支持下,一些农户大胆转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例如,梁文平一家四年前大胆借贷,投资将1公顷种植玉米和木薯的土地转为种植甘蔗作为原料。“甘蔗‘适’于当地土壤,生长良好,无需过多照料,价格也不错,所以他们家每年能收获约5吨甘蔗,收入约5000万越南盾(是以前种植水稻和玉米收入的两到三倍);家庭生活更加富裕,孩子们也有条件上学了。”甘蔗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让村民们越来越相信并效仿,许多农户开垦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如今,奉1村村民的甘蔗田沿着山脚绵延,面积约30公顷。
![]() |
Chau Thuan 公社 (Quy Chau) Bong 1 村 Luong Van Binh 先生的经济模式。 |
奉1村落实国家政策,不少村民也纷纷主动承担种植和发展林业的责任。目前,槐树种植面积已达20多公顷……村长何文雄自豪地说:“现在村民生活好多了,人均年收入达800万越南盾,全村有十多户小康户,每人月收入在100万至200万越南盾之间,贫困率只有30%。房屋也建得更宽敞了,不再有临时搭建的破旧房屋了……”
走访奉一村,给我们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是山坡上、山坡上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一座接一座地从村头延伸到村尾;母亲们坐在吊脚楼的台阶上织锦裙、锦衫。在这些传统的屋檐下,祭祖、婚丧嫁娶等美好的习俗依然保留和发扬,落后的习俗逐渐被摒弃;村里建立了村约,实行了新的生活方式,如:婚丧嫁娶从简,禁止散养,不闹事,注意环境卫生,全村人团结互助,发展经济,有喜事、有灾祸互相扶持,共渡难关,在收获季节帮忙劳作……多年来,登记实施和获得文明户称号的家庭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全村80%以上的家庭都获得了文明户称号。
奉1村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建设。全村10户人家自发捐地修路,有的出钱出力,改造升级交通系统,服务生产生活,为村容村貌的改善做出了贡献。村民们也更加重视子女教育,所有家庭子女均适龄入学,无辍学现象,无文盲现象。值得一提的是,从2012年至今,全村已有10名学生考上了大学。此外,由于宣传工作始终贯穿始终,并贯穿于各项活动中,奉1村群众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婆媳联谊”、“不生三胎”等活动得到了有效维护。至今,大多数人生病时都会主动到公社卫生站就诊。计划生育工作也落实得很好,人们认识到少生有利于养孩子,所以该村已经连续5年没有生第三个孩子了……
珠顺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Cam Ba Kinh先生表示:“奉1村以前是全乡最贫困的村子。在国家项目、贷款以及畜牧业和种植业技术培训的支持下,村民逐渐改变了生产习惯,发展了经济,并致力于发展甘蔗种植业和植树造林。正因如此,近年来,奉1村已成为珠顺乡的亮点,村民的经济生活日益改善。目前,奉1村是全乡第一个摆脱135类困难村名单的村子,是实施新农村建设运动和“全民团结起来,建设文明生活”运动的典型范例。”
在这年末的最后几天,小山村落里,盛开着山脚下羞涩的野桃花;泰国妇女们身着美丽的长裙,点缀在绿意盎然的槐树林和甘蔗田里……给远道而来的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