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使人向善

万添 June 10, 2019 08:59

(Baonghean)——世界上大多数宗教的教义都谈到忏悔。忏悔被视为信徒修行中的重要仪式。除了佛教和天主教这两大主要宗教外,忏悔和认错的仪式在佛教称之为世间法(宗教外)的其他一些教派中也很流行。

佛经里说,忏悔是一种忏悔的方式,让人能以正见重新做人。“忏悔”在梵语里是“三昧”,汉语里是“忏悔果”。《忏悔经》说:“忏悔前罪果,忏悔后罪果”,意思是先忏悔自己的过错,然后放下过去。人生在世,要懂得忏悔,做错事要后悔,反省自己,改变自己,从内心去改变,最终脱离罪恶,回归正道。

《越南语大词典》解释道:忏悔是后悔,对自己的罪孽感到后悔。因此,仅仅使用“忏悔”或“悔改”一词是不够的。“忏悔”一词在现实生活或实践中的含义始终具有连续性。只有忏悔自己做过的错事和过得不好,才能产生悔意,从而产生改正自我、做好人的意识。

兴原县佛教主管释定慈法师主持浴佛仪式。照片由洪安寺提供
所以,普贤菩萨的十大功德中,忏悔排在第四位。所以才有“四种忏悔业障”的说法。业障是自己造的恶业,现在必须忏悔。这是佛法的深奥道理。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一说到悔改,就会想:自己到底犯了什么罪,需要悔改?这是大多数真正善良的人,或者那些做了许多坏事却故意浑然不知、或虚伪掩饰、以为没人知道他们坏的人,主观而又有些自信的思维方式和言辞。

释迦牟尼佛开示道:“每个人在世间,或多或少都会犯错。由于无明(缺乏明性),如果不加以修持和培养,错误就会给他人带来痛苦。”

因为“无明”,有些人本性善良,但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他们的言行举止不够善巧,给亲朋好友带来痛苦,甚至伤害到他们所爱的人。佛教称之为造恶业(身、语、意所造)。因此,当我们反观自身,想要清净自在,想要断除过错,当然就必须找到断除一切罪孽的方法。在佛教中,断除罪孽的方法叫做忏悔。

Sám hối là cách để con người hướng thiện. Ảnh: Phatgiao.org
忏悔是人向善的途径。图片来源:Phatgiao.org

“忏悔”一词在佛教教义中是一个专有名词。忏悔是修行过程中应用于信众的一种形式。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入世是佛法进入生活、扎根于生活的方式之一。因此,忏悔也是社会中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被认为是塑造人类道德行为的方式之一。

在民间传说中,根据时代、风俗和文化的不同,赎罪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对祖先或国家犯错时,人们常用槟榔、酒、猪、鸡或金钱来赔罪;有时,对朝廷或军队犯错时,人们也会采用“报恩赎罪”的形式。在当今社会,人们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批评、道歉、承诺等方式,改正错误和缺点,成为善良的人,建设美好文明的社会。归根结底,这也是对祖先自古以来传承和发展,源自佛教教义深奥内涵的忏悔之善的运用和传承。

自佛教孝道节以来,盂兰盆节已成为许多人熟悉的节日,承载着东方人民感恩和孝道的深厚意义。摄影:何建
以功德赎罪的形式也不错,但并不完美,仍然带有主观性,有时甚至来自执法人员的主观判断。因为以功德赎罪,或者用祭品来赎罪,只是一种外在的对治方式,而实际上罪孽是内在的。比如,有的宗教用动物的血(祭品)来请求神的洗礼;有的宗教提倡在人们视为神圣的河流溪流中沐浴,以洗清罪孽;有的宗教带着祭品来请求神灵宽恕罪孽;有的宗教提倡苦行,通过捶打身体、忍饥挨饿、口渴难耐等苦行来获得解脱。这样的赎罪方式都是错误的,是迷信的。

根据佛教教义,罪孽是心理性的。因此,不可能用水、血、供品或身体等物质来净化罪孽。尽管表达人类的忏悔是必要的。佛陀说:“罪孽是由我们的思想创造的,没有人可以奖励或惩罚它们。罪孽是由思想创造的,因此也必须由思想消除。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摆脱罪孽,就必须遵循佛教真正的忏悔方法来消除恶业。”

越南佛学院图书馆藏有大量佛经和教义书籍。在那里学习的僧尼需要研读大量梵文、古汉语等文字的文献。图片:纪录片
忏悔不是光念诵或空谈,必须是真忏悔。想想看,我们做的这些事,有没有违背佛法,有没有违背道德伦理?有没有给别人带来伤害或痛苦?

对佛教徒来说,忏悔就是把佛带入心中,把佛的功德带入心中。念佛,想佛的言行,就是心中有佛。而对凡夫俗子来说,要时时想着善恶,想着对的。看到自己做错了,要懂得反省、忏悔,回向正道,多做善事,多为自己、为人生。

跌倒了,就爬起来。忏悔是人成善之道。因此,每个人都必须修行,消除世间的业障。失去这颗心,人就会失去一切。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忏悔使人向善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