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野生蜂蜜
(Baonghean)-这个季节,森林里繁花似锦,吸引着野蜂。这也是“采蜜”的季节,这是乂安省布玛国家公园缓冲区少数民族的“父子传子”职业。
穿越大森林寻找野生蜂蜜
黎明时分,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上,一群群穿着绑腿的工人们,背着背包,带着工具,进入了Pu Mat森林采蜜。我们默默地跟在他们身后。在当地的蜜蜂“猎人”中,T是安溪乡忠政村最熟练的蜜蜂猎人之一。T只需要借助强风爬到野林顶峰,就能“闻”到蜂蜜的香味,知道哪里有很多蜂箱,然后爬山、吃饭团、睡在树枝上,直到能把装满蜂蜜的蜂箱扛回家。
T在大森林的山坡上徘徊,发现了一群蜜蜂正在吸食花蜜的踪迹。T示意大家安静,只好偷偷跟在后面,才能知道它们的巢穴在哪里,小心翼翼,否则它们会主动攻击,非常危险。经过三十多分钟的“尾随”,我看到蜜蜂们飞到一棵高大的树上,它们的巢穴就悬在那里。转眼间,T砍完了竹子,绑在树干上,然后像松鼠一样迅速地攀附在竹子上往上爬。T带着火把,快到巢穴时,他点燃了烟雾,蜂群乱飞乱窜,许多蜜蜂甚至冲进烟雾里反击。T咬紧牙关,忍着疼痛,挂在树上,反复挥舞着火把。最后,蜜蜂们不得不“放弃”撤退。 T只是轻轻几个动作,就把整个弥漫着蜂蜜芬芳的蜂巢撑到了树根。T捏紧每一块蜂蜡,浓稠芬芳的蜂蜜流进塑料桶里。我把它送到嘴边细细品味,浓郁的甜味在舌尖流淌。T说,有时他会把整只蜂巢带回家卖,直接从蜂蜡里榨出蜂蜜,让顾客相信是真的。匆匆吃完午饭后,T又发现了一个野生蜂巢,弄到了大约三瓶蜂蜜。
蜂蜜装瓶后在 Con Cuong 镇的代理商处出售。
我们继续前往周溪乡布村那村。此时,村子空无一人,大人小孩都进山去“捉”蜜蜂。周溪乡布村的丹莱族男子拉文Q先生说:“这个季节,我们每天都辛勤劳作,有时一天能挣50多万越南盾。”据Q先生介绍,好的蜂蜜通常“挂”在30到40米高的树干上,通风良好,而巢穴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也容易变酸。但爬上高高的树干“捉”蜜蜂也非常危险,很多人因此摔倒,留下终身残疾。被蜜蜂蛰伤,导致面部和四肢肿胀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去捉蜜蜂的拉文K先生在经历了十多天的森林大火后,患上了疟疾,一度以为自己会死去。我们知道“猎”取野生蜂蜜始终存在着危险,但为了温饱,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从事这一职业。
下午,布村突然热闹起来,辛苦“捕”了一天蜜蜂的林场工人们从大森林里回来了。每个人都“扛”着”野蜂蜜,脸上洋溢着喜悦。他们把所有的野蜂蜜都以每瓶7万越南盾的价格卖给了一个代理商(这里不按升收购)。拉文M先生说:跟这个价格比起来,这已经很便宜了,因为在昆强镇,每瓶的售价是17万越南盾。那为什么不在那里卖个好价钱呢?M先生说:采了一整天的蜂蜜,有时只能采到1-2瓶,运到镇上还不够油钱呢。专门在这里收购蜂蜜的Q女士说:“我也把工作当成利润,每运到昆强镇,就能得到大约1万越南盾的‘佣金’。”有时,林场工人不卖蜂蜜,而是把它带给Q女士,换取大米、味精、盐、鱼露等等。Q女士透露:“因为饿了,他们很多时候甚至会来我的店里借大米,然后去森林里“采”蜂蜜,回来后,他们会非常公平地交换蜂蜜。”村长布维清班透露:“采野蜂蜜帮助丹莱人度过了八月三日。就我个人而言,我依靠野蜂蜜赚更多的钱来修缮房屋、购买电视机,改善家庭生活。”
第二天下午,林场的工作人员招待我一碗浸过蜂蜜的幼蜂(用蜂蜡包着)。主人用铜盘摆放着一整群幼蜂,还有几碗闪着金光的蜂蜜。我把幼蜂一层层地切开,浸在野蜂蜜里。蜂蜜的香甜,幼蜂的饱满,给我带来了难以言喻的感受。班先生兴奋不已:从年轻到年老,在蜜季,丹莱村的每个人都可以吃幼蜂,喝纯净的蜂蜜,这样就能“抵抗”很多疾病。比如治疗痤疮、蛀牙、胃溃疡,对抗顽固疟疾,增强体力……布村的男男女女个个身强力壮,村里很多老人虽然上了年纪,但眼神依然犀利,说话的声音如同丛林中的风声。蜜季伊始,那村和布村的许多林场工作人员就“挖”到了很多大蜂巢,有时能产出15到20瓶蜂蜜。他们把整个蜂箱抬回家,榨出蜂蜜,然后分享给幼蜂,让村里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好处”。
假蜂蜜生产行业!
我假扮蜂蜜买家进入安溪乡C村的那天,阮文贵先生警告我:“小心别买到假蜂蜜!”近年来,C村经常出现一群人,他们伪装成刚从森林里出来。他们拿着凌乱的工具,从森林入口处走来,手里拿着装满野蜂蜜的新鲜竹筒,或者整个蜂巢,蜂蜡上散落着几十只翅膀折断的野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这里沐浴瀑布,欣赏森林,看到这一幕,争相购买整根竹筒装的蜂蜜。有些人甚至买下整只蜂巢,让当地人挤进瓶子里。他们很高兴能在原始森林入口处买到100%的“真蜂蜜”。他们不知道竹筒里的蜂蜜是掺假的,蜂巢里的真蜂蜜都事先被吸出来,然后再灌入糖蜜。很多人买了,第二天喝起来却起泡、膨胀,而且味道怪怪的。有些人喝了之后肚子疼,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据很多人说,在昆强村,有好几个“八卦炉”,日夜不停地“加工”野生蜂蜜。他们把糖蜜、糖混合在一起,再涂上一层蜂蜡,乍一看,跟“真”蜂蜜一模一样。
伐竹者和野蜜猎人的营地。
拉文南先生是一位拥有十多年“狩猎”野生蜂蜜经验的林业工人,他向我展示了如何辨别真假野生蜂蜜。普马特(Pu Mat)野生蜂蜜始终呈亮黄色,无论存放多久都不会变色,保留了其独特的风味,尤其不含糖分。这种蜂蜜浓稠粘稠,无需漏斗即可倒入瓶中,因此在测试时,只需将少量蜂蜜倒在布上,如果看到一滴圆形且不易溶解的蜂蜜,那就是真蜂蜜。如今,野生蜂蜜越来越稀有,价值也越来越高,许多人利用这一点来欺骗买家。
“狩猎”蜂蜜——潜在的森林火灾风险!
“采蜜”有助于改善山区人民的生活。然而,它也“弊大于利”。旱季,老挝风吹过原始森林。采蜜者常常不得不带火进入森林,制造烟雾驱赶蜜蜂。这些余烬一旦不小心点燃干燥的植被,后果将不堪设想。此时,普玛国家公园缓冲区的人们会大量进入森林采蜜,从高维乡(Anh Son),到蒙山乡(Mon Son)、安溪乡(Yen Khe)、周溪乡(Chau Khe……)等地,直至三定乡(Tuong Duong)和三光乡(Tam Dinh)的高地。
森林火灾风险始终存在。当局需要采取措施,控制为寻找蜂蜜而焚烧野生蜂箱的行为,防止森林火灾。
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