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季节 - 低价
(Baonghean)——多年来,奇山县一直推行农业发展战略,投资培育适应气候和土壤特征的动植物品种。因此,该山区农民生产了大量农产品。然而,产量一直是生产者和经营者面临的难题……
(Baonghean)——多年来,奇山县一直推行农业发展战略,投资培育适应气候和土壤特征的动植物品种。因此,该山区农民生产了大量农产品。然而,产量一直是生产者和经营者面临的难题……
奇山县属山区,80%的土地为丘陵地带,气候条件恶劣,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生产规划和作物选择十分困难。然而,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注下,奇山县近年来培育了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该县每年生产超过6.5万吨各种农产品。
根据各分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我们筛选并大规模推广植物品种。芒龙乡种植三花李子,纳义乡主要种植生姜和木薯,会图乡种植山雪茶,友立乡和友剑乡则种植两熟玉米……在纳义乡,如果说2010-2011作物年度全乡种植了300公顷生姜,那么到2011-2012作物年度,生姜总面积将增加到700公顷。每公顷生姜的收入高达1500万至2000万越南盾,改变了这里许多家庭的生活。
看到生姜种植项目取得成效,当地农户纷纷努力实现中大规模并举。据估计,2012年奇山市生姜总产量增至4000吨。然而,令人们来不及细想的事情发生了:生姜价格突然从每公斤2万越南盾跌至每公斤4000越南盾,仅为上一季的五分之一。价格下跌后,许多农户想尽一切办法抬高生姜价格,希望获得更大的利润,包括囤货、不采摘。
“丰收-低价”是生产上一个明显的教训,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看到眼前的利益,一窝蜂地投入生产,而政府和相关部门却没有密切指导,甚至在看到人们大量种植的情况下给予支持,没有考虑到供求规律的必然后果,所以最终受害最深的还是姜农。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纳尼乡的姜树上,也发生在芒隆县的三花李树和奇山县部分乡的高产木薯上。芒隆县自2005年以来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的支持下种植了三花李树。这是一种为取代鸦片而引进的植物品种。芒隆县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这种植物,因此效果非常好。
项目初期,农民获得了种子供应、技术指导以及产品收获后价格补贴的承诺,当地许多农户积极响应。目前,整个芒龙乡拥有近200公顷的三花李子种植地,年产近1500吨。早熟季节,商贩们会以每公斤7000至8000越南盾的价格来李园收购。然而,到了旺季,李子的价格却跌到了每公斤1000越南盾。价格大幅下跌,李子不易出售,许多农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果实掉落,腐烂在树根上。
每当人们大量生产和种植某种植物时,价格就会被商人压低。这是生产无计划、农产品生产与消费脱节的必然结果。价格下跌和生产效率低下,人们将不再对计划和项目感兴趣,从而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奇山县芒龙乡党委书记李巴初表示:“党和国家一直支持铲除罂粟、种植三花李子的政策,以造福人民。但从2008年至今,价格支持一直没有。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动员民众……”
然而,在奇山,一些单位除了引进动植物外,在农产品生产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位于纳艾乡的第四军区国防经济集团就是一个例子。第四集团成立十年来,在有效转变种植业结构、发展经济方面树立了许多典范,帮助南坎、纳艾、芒艾、芒迪等四个边境乡的人民稳定生活。
其中,发展木薯种植业、建设加工和产品消费屋是奇山县山区发展经济、消除饥饿、扶贫项目的一大亮点。2011年,第四组组织群众将木薯种植面积从30公顷扩大到80公顷,收购加工了185吨木薯供群众食用。木薯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3000至4000越南盾。
奇山县现在拥有众多品牌产品。然而,除了为民众提供项目外,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和分支机构还需要出台政策推广产品,拓展分销渠道,号召并联系消费群体,按订单生产和种植,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这将限制价格压制和对生产者的压价行为,农民也将摆脱目前“丰收低价,良价歉收”的局面。
洪图-宣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