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安全生产:仍未脱离险境
(Baonghean) - 绿色蔬菜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但蔬菜,尤其是叶类蔬菜的微生物污染、有毒化学物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问题,已对公众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生产和供应安全蔬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生产安全蔬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改变人们对安全蔬菜的认识
近年来,安全蔬菜生产模式已为该省当地群众所熟知,例如宜金、宜安(荣市)、南英、南春(南丹)、演青(演州)、琼良、琼明、琼璐等地的农民……。该模式试点实施开局良好,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土地和气候条件适宜,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目前,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种植业司已向宜金、宜安、兴东安全蔬菜生产管理委员会(各单位5-7公顷)、演青农业合作社8公顷、琼良农业合作社10公顷、义丹TH项目(规模166公顷,其中温室蔬菜25公顷,网箱蔬菜95公顷)等组织和个人颁发了安全蔬菜生产合格证书……
2000年之前,琼明乡已将100多公顷水稻种植区转变为商业蔬菜种植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果说其他粮食作物年均收入仅为900万至1000万越南盾/公顷,那么转为蔬菜种植后,收入增长了5倍,甚至7-8倍。当地居民种植的传统蔬菜有苤蓝、卷心菜、芥菜、大葱……如今,琼明蔬菜已从河内到岘港、顺化等地广泛消费。琼明农民积极创新,不断在生产中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因此,琼明乡已成为中北农业科技院2012年冬季作物“按照VietGAP流程安全蔬菜生产”模式试点的基地之一。
该模式推广面积达15公顷,种植了葱、卷心菜和叶菜类蔬菜,共有90户农户参与。除了提供100%的育苗支持和30-50%的肥料(具体比例取决于模式)外,农户还学习了种植技术知识,包括各阶段和各季节的综合病虫害管理、收获后处理、田间日记记录等……在实施过程中,参与该模式的农户一致表示,三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都显著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按照VietGAP流程进行蔬菜种植,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了20%。
作为参与VietGAP生产模式的农户之一,琼明二村的胡文安先生欣喜地说道:“我们投资种植了2500平方米的卷心菜。刚开始种植的时候,我们非常困惑,尤其是表格的填写非常繁琐。但当我们在菜地里得到指导和实际操作后,工作就变得轻松便捷了。通过学习,我们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经验是无法种植出高品质的商品蔬菜的,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 |
义安乡(荣市)温室蔬菜项目。 |
困难输出
目前,荣市义安乡金忠村和金平村共有43户农户,在48个网屋中种植蔬菜,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这些农户专门从事蔬菜种植,并接受了生产技术、初加工和净菜保鲜方面的培训……金忠村的阮文强先生投资了2个网屋种植蔬菜,他分享道:“以前,菜农经常使用大量的化肥、粪肥和农药,甚至在临近收获时也会使用氮肥来使蔬菜变绿。但在过去5年里,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种植蔬菜,而是投资于安全的蔬菜种植。但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市场上净菜和‘脏’蔬菜之间的混淆。由于安全蔬菜没有生产单位、设施或机构(例如批发市场、产品展示摊位)的具体标志或产品标识,因此无法证明蔬菜的来源。”
琼明乡一村胡演洲先生说:“本季我们家继续按照VietGAP标准种植大葱。据测算,采用VietGAP标准种植大葱虽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在种植过程中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每亩地的养护时间增加3-5个工作日)。目前,我们家每天消耗近500公斤蔬菜,扣除成本后,每月盈利近1000万越南盾。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因为安全的蔬菜仍然只在传统市场销售,还没有‘挤’进’超市。”
“其实,清洁蔬菜的需求量很大,但如果消费市场不打开,利润就难以保证,我们就很难实行清洁安全的生产标准。”琼明乡农艳合作社负责人胡田伟介绍说,该乡按照VietGap流程种植安全蔬菜的项目于2012年底结束,但在接下来的几个季节里,人们的意识和对生产安全蔬菜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许多家庭虽然没有直接参与项目,但也逐渐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但清洁蔬菜的产量和品牌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因为目前还没有区分,清洁蔬菜仍然与传统方式生产的蔬菜等同,售价也没有什么区别。
产量难的原因在于品牌尚未建立,没有标签证明保护。此外,大多数农户的蔬菜种植面积分散较小,每户只有几米到几亩地,无法满足超市、商家、集体厨房的订单;生产方式小规模,不按技术要求操作,种植时间随意,无计划种植的蔬菜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促进安全蔬菜的生产和消费
建设真正的清洁菜区,逐步提高菜农的收入,需要建立链条控制模式,朝着所有菜区都按照清洁生产流程种植、不使用农药、投放市场消费前必须加盖清洁蔬菜认证章、从生产、初加工到消费进行严格控制的目标迈进……为达到上述要求,2012年5月,乂安省农林水产品品质管理厅在演清乡第10村10公顷蔬菜生产区建立了“链条控制VietGap蔬菜”模式,共有70户农户参与。
主要内容包括:签署蔬菜安全生产和消费链条合作协议;交流学习各地经验;支持参与链条的代理商;建立蔬菜安全链条管控模式……该部门负责人杨文雄表示:“该模式的成功需要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地方以及菜农和消费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起初,菜农对蔬菜安全生产还不熟悉,但会逐渐适应。一旦消费环节顺利进行,预计该模式将成为建设集中式蔬菜安全链条种植区的前提,并逐步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认证。”
为进一步发展和推广该模式,2012年12月,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了《至2020年义安省高科技蔬菜水果生产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高科技蔬菜水果种植总面积为3055公顷,其中2805公顷为良田,200公顷为低效水稻田。到2015年,全省力争发展2-3个应用高科技工艺的蔬菜水果生产区,面积约500-550公顷,预计产量约5万-5.5万吨。2016-2020年,将根据规划,逐步将高科技应用于蔬菜产品的生产、采收、加工和保鲜等环节;继续扩大生产,达到规划面积和预计产量30.6万吨,其中力争80%以上的产量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