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义安青年志愿军的震撼与建设精神
经过近40年的建设和发展,义安青年志愿军不仅是困难时期青年先锋精神的象征,而且在经济发展、维护国防安全、为千万青年开辟可持续的职业道路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值此越南青年志愿军建军75周年(1950年7月15日—2025年7月15日)之际,乂安报社、广播电视台记者与乂安青年志愿军司令员、第五青年志愿队队长黄文同同志进行了交谈。
.jpg)
记者:尊敬的同志,自1986年第一支青年志愿军在义安省成立以来,青年志愿军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您认为青年志愿军在新时期祖国建设发展事业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和里程碑?
黄文同同志:可以肯定,在任何历史时期,青年志愿军都是一支突击力量,是一支志愿军,随时准备承担最艰难、最艰巨的任务。
义安省自1986年起成立了全省第一支青年志愿军。经过近40年的建设发展,全省已成立10支省青年志愿军、2支县青年志愿军和1个福山自愿戒毒中心。特别是,义安省青年志愿军成功实施了中央青年联合会投资的4个青年村项目。
青年志愿军成立初期,驻扎在一片荒山野岭、毒水横流、被称为“三无”之地——无电、无路、无学校。青年志愿军凭借着青年人开拓进取、坚持不懈的精神,将这片贫瘠的土地改造成了繁荣的经济区,种植了茶叶、菠萝、甘蔗、姜黄和林木等主要作物,为当地数千名民众创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

截至目前,各队茶叶种植总面积已达近760公顷,姜黄种植总面积达18公顷,产值逾250亿越南盾。除种植业外,各队还大力发展畜牧业,目前牛存栏达2959头,家禽存栏达3.7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预计逾175亿越南盾。
森林保护发展工作继续有效实施。2024年,总队承担的森林保护面积将达到17684公顷以上,比上年增加近1500公顷。
如今,义安青年志愿军不仅继承了英雄传统,而且正在逐步确立其在发展经济社会、维护国防安全、建设日益富裕文明祖国中的突击力量作用。
记者:近年来,义安省实施了一项计划,整合、合并和解散了一批已完成历史使命的青年志愿军。这一变化对于提高部队作战效率、促进部队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
黄文同同志: 目前,一些总队已完成历史使命,移交地方管理或并入企业。
改组后,义安省现有4支志愿青年军,包括:志愿青年军5支(义安省旧清章县清水乡,现金榜乡);志愿青年军8支(会津乡);志愿青年军9支(三泰乡);志愿青年军10支(那毅乡)。这些部队驻扎在边境地区,继续担负起发展经济、维护安全秩序和边境安全的“双重任务”。
3051项目的同步实施,有助于弥补青年志愿军经济建设模式在组织运行中的实际不足,为继续建设发展青年志愿军,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和任务奠定法律基础,集中力量。

.jpg)
青年志愿者队伍运行模式的转变,激发了青年志愿者队伍在劳动生产中竞争的积极性,大胆创新应用,取得了诸多成效。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青年志愿者队伍的投入,为青年志愿者队伍提升工作质量提供了“推力”。
未来一段时间,青年志愿军队伍将根据当前形势要求,划归农业环境部管理。我相信,划归农业环境部后,青年志愿军队伍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扬青年志愿军的传统,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记者:您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工作与前期相比有哪些创新和变化?
黄文同同志:我想,在新形势下,青年志愿者队伍不仅是开疆拓土的力量,更是引领生产思维创新的力量,是政策与民众沟通的桥梁。
此前,主要任务是引导青年在新土地上创业,挖掘土地潜力,建设基础设施,为边远地区和边境地区的人口稳定创造条件,发展经济社会,为维护安全、秩序和国防做出贡献。当时,“哪里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的精神在平整山岭、开辟道路、建造房屋、植树造林、开发原料区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png)
但现阶段,在国家推进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任务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当前的重点不再仅仅是稳定人口、发展生产,而是要注重提高产品价值、发展循环经济、应用科技,朝着专业化、可持续的方向重组生产。
目前的团队致力于指导团队成员和项目区民众推广农林结合生产,但方向更为深入。我们构建从生产到加工和消费的全链条产品链;提供材料、肥料、植物和种子;在生产和畜牧业中应用新技术的示范模式;培训和推广适合土壤条件和当地习俗的技术。这些都是提高生产力、产品质量、增加收入和可持续生活水平的根本解决方案。
此外,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森林管理、保护和发展的任务日益重要。森林保护队不仅组织经济林种植,还致力于增强社区在护林、防火、保护资源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责任。将森林分配给人们,不仅是为了生计,也是为了长期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意识的传递。
.jpg)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更加注重提升团队成员和当地民众的文化精神生活。团队积极投资建设电力、道路、学校、车站、运动场、社区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从仅仅保障“一个稳定的家”,到如今,我们要追求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可持续的“事业”。
通过这样做,我们不仅保留了青年志愿者的传统,也肯定了青年在建设现代化、可持续和独特的农村地区中的先锋作用。
记者:您既是省青年志愿军司令员,又是收复“三无”荒地的第五青年志愿军前队长,想必有很多难忘的回忆。从这些回忆中,您为今天的青年志愿军汲取了哪些有意义的经验教训?
黄文同同志:我出生并成长于清章县(旧)清安乡(现华官乡)的贫困农村。自1992年起,我在清章县青年联盟工作。2000年,第五青年志愿军成立,我被调到该部队工作。自2024年8月起,我兼任省青年志愿军司令员。
加入第五青年志愿军近25年,我有无数的回忆,有快乐,也有悲伤。这些年,充满艰辛与艰辛,但也充满自豪。我还记得最初的日子,我们徒步数十公里穿过森林,勘察地形,寻找扎营之地,搭建房屋,踏上探索“三无”之地的征程。

在寒冷的冬天,我和我的兄弟们彻夜巡逻森林,打击非法伐木者。在40摄氏度以上的酷暑中,我们不得不在森林中央挂起吊床,以防火灾和灭火。在雨季,洪水导致道路被切断整整一周,部队粮食耗尽,每个人都不得不靠木薯和红薯维持生计。但正是在这些艰难困苦中,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结的价值,也进一步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勇气和对所选择道路的信心。
有一段特殊的记忆至今令我难以忘怀,从那一刻起,它改变了我在组建队伍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2002年,新成立的队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当时区人民委员会主席(两级地方政府合并之前)视察了该单位。

.jpg)
那天,我们带着区领导去慰问一户特别困难的队员家庭。他们家住在临时搭建的茅草屋里,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学习条件却非常艰苦。当我亲自递上礼物,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时,孩子那充满感动和清澈的眼神让我无话可说。
从那张照片开始,我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经济发展固然必要,但如果我们想要实现真正可持续的未来,就必须投资教育。因为只有知识才能帮助团队成员的子女以及项目区人民从根本上、扎扎实实地摆脱贫困。
每年7月15日——越南青年志愿军的传统节日,总队还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志愿军队员子女设立奖学金。
让我们感动的是,每年都有四六十名孩子成为各级优秀学生,其中不乏省级优秀学生。近年来,青年志愿者的子女已有二十余人考上了大学。这不仅是孩子们和他们家庭的成就,更是青年志愿者总队结下的甘甜硕果。乂安省青年志愿军司令员黄文同同志
回顾走过的路,我认为克服困难、为社区带头、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我始终牢记并希望传递给下一代青年志愿者的核心价值。
PV:感谢您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