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与党报同行
(Baonghean.vn)多年来,合作者团队如同“伸出的双臂”,始终陪伴编辑部在发展道路上并肩前行。值此合作者大会之际,乂安报社想介绍几位合作者。
通讯员 Le Thanh Nga:从……来到义安报社 Facebook
谈到加入义安报社的机会,合作者、现任荣大学文学院讲师的黎清娥说道:“偶尔在脸书上写几条动态,就会被编辑‘发现’。” 从那时起,我与义安报社的合作就一直很频繁,主要涉及文化和教育领域。
报纸开辟了一个文化空间,让作家们能够就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发声,而读者如果感兴趣,也可以以认同或批判的方式倾听这些声音,从而拥有更多维的视角,更加客观、科学地看待问题,从而共同建设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教育生活。

除了写作之外,我还定期关注义安报的文化和教育领域,发现这些专栏内容非常丰富。所反映的问题和事件都具有时效性和长远价值。必须指出的是,除了那些帮助读者基本了解“文化节奏”(我借用了我最常合作的专栏的名称)的文章外,还有一些非常深入的文章,它们唤醒了传统价值观,有助于构建文化教育生活的方向……尤其是,带有批判精神的文章越来越多。并非每家报纸都能做到这一点。
撰稿人黎清娥也表示:“我上面提到过,一位编辑在Facebook上‘发现’了我,这是为了强调报社领导层和编辑团队的工作精神。从他们与撰稿人订购和交换文章的联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热情、学习的渴望以及对报纸和读者的责任感。我感受到了编辑部和编辑们对撰稿人的尊重。我的大多数文章在编辑过程中都秉持着提出问题、讨论并达成共识的原则。”
撰稿人 Dinh Tuan:将高原风味带给读者
作为祥阳县文化信息部官员,丁俊这个名字近年来在乂安报社读者中广为人知,尤其是在文化和社会版面。他充分利用文化官员的职位,四处游历、撰写文章,向广大读者传播乂安山区人民的文化之美。
来到义安报社近十年,起初只是一些照片和几条关于当地文化和社会活动的简短新闻。如今,他逐渐对文化艺术类文章驾轻就熟。尤其是近年来,义安省西部地区连续遭受自然灾害和山洪暴发,他总是及时赶到热点地区和山体滑坡现场,成为义安报社“伸出的手臂”,及时为读者提供信息。

丁俊说,每次出差,相机和笔记本总是他的囊中之物。有好的信息,他会立即拿出相机记录下来,同时查阅资料、做笔记,以便在完成专业工作后,躲在角落里完成文章。
周末有空的时候,他就去路上闲逛,所以他的照片和文章里总是充满着乡村的气息。
作为远离义安报编辑部的山区合作者,在多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丁俊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能够获得更多新知识和新闻技能,帮助他撰写更有深度、更优质的文章。
记者潘江:与党报共事18年
从大一开始与乂安报社合作,到现在已经18年了,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对于潘江来说,这始终是一段有意义的旅程,标志着他成熟的许多步骤。
潘江分享道:“2003年左右,江给编辑部寄了一篇关于时事的短文。当时,为了把稿子寄回去,江不得不去复印店打印,幸运的是,稿子刊登在了头版。当时,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家乡党报上,那种感觉非常开心,江至今仍记忆犹新。”

至今,尽管潘江是归合县文化体育旅游中心的“铁杆”记者,但她仍然定期与乂安报社合作。虽然潘江的工作重心是广播电视,但在乂安报社记者的悉心指导下,她已在乂安报社的出版物和数字平台上发表了大量新闻和文章。“现在,只需一部手机,潘江就能撰写新闻、撰写文章、剪辑剪辑……并随时发送到编辑部。很多时候,她还没到家,就能快速、及时地看到新闻和文章发布。这极大地激励了潘江和她的同事们。”潘江分享道。这位娇小玲珑的女记者不仅积极与党报合作,还在乂安报社每年举办的“黄金时刻”新闻摄影大赛(视频短片)中屡获大奖,一鸣惊人。
潘江还表示希望合作团队继续举办更多比赛和“运动场”,从而为省党报增添来自乂安各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