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于自然

January 25, 2015 10:25

(Baonghean) - 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业余”艺术家。他的画作被许多著名的收藏机构收藏。当我在河内街头拜访他那堆满书籍和画作的家时,我惊讶的不仅是他身上那种名人般的朴实,更因为他仍然保留着乂语口音,在我心中依然保持着“乂艺术家”的风范……

他的房子里挂满了画作,但人们却并不感到局促。或许是因为那些充满自然气息的画作中,色彩、清新、野性之美,能为人类的灵魂带来放松和温柔的情感。他也将这种放松带入喧嚣的城市生活,让身处绷紧的画布前的人也能感受到。但别误以为他在做梦。不,他说,描绘自然也是探讨我们当前生活环境的一种方式。污染太严重,尘土飞扬,匆忙匆忙,混乱不堪。我们遗忘了自然,破坏了自然。而他,想要将自然带回人类的生活……

“Hoa cúc” - Phấn màu của Trương Thảo.
“菊花”——张涛的粉彩画。

我问,你的名字和草画之间有什么不相关的吗?画家张

Họa sỹ Trương Thảo.
艺术家张涛。
Thao笑了,温柔的笑容如同他灵魂深处的阳光:“是的,或许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命运。” 然后,他仿佛自言自语:像草一样简单,却也很难找到像草一样坚强、快速生长的东西。他给我讲起了他的家乡,在演州演安乡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并成长于此,当时迁居到周边地区的一群画家让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家人中没有人是艺术家,是他用全部的热情为自己开辟了这条道路。

张涛自幼酷爱绘画,和许多男孩一样,他经常在校纸、墙壁或瓷砖地板上天真地涂鸦。他自己也没想到,日后画笔会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前往中国大学学习固体物理。那是在1964年至1965年左右,当时他刚过二十多岁。张涛留学的大学是位于中国东北长春市的吉林大学。

留学数年后,由于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复杂形势,张涛回国。当时是1966年,国家仍在战火纷飞。他被派往河内理工大学数学物理系学习几何与绘画。1971年,张涛毕业,被矿业地质大学聘为该专业的讲师,并被分配到理工大学任教。张涛在这里拥有一间小工作室,并在那里长期居住,开启了他的绘画之路。

在“潜心”教学了十六七年之后,大约在1988年,张涛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假装对绘画漠不关心了。他创作了越来越多的作品。几何与素描是美术与工程两个领域的分水岭,因此他牢牢抓住了能够同时兼顾两者的工具:工作和对绘画的热情。在理工大学的小工作室里,张涛仿佛知道自己无法逃避画笔和调色板,无所遁形。

张涛尝试过许多主题和材料,但最终,他或许找到了灵感:自然的野性与宁静之美,以及粉彩的质朴、质朴与自由。“或许没有其他艺术家像我一样画这么多粉彩画,”张涛说道。他认为,粉彩画方便艺术家作画和移动,也蕴含着宝贵的内在表达力量。

投身绘画事业一段时间后,张涛被誉为自然画家。他的家乡——张涛所说的“凄美而又可爱”的田园——或许是他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因为从孩提时代起,他就感受到了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株花草的魅力和诗意。张涛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午后他常常赤脚漫步在凉爽的绿草地上,忧伤地看着一朵朵娇艳欲滴的野花竞相绽放。后来,当他有机会游历越南其他许多乡村时,张涛发现,徜徉在自然世界里,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放松和快乐。“我发现生活很美好,我爱上了它。”他毫不掩饰地说道。

正因如此,张涛的画作中自然元素丰富多样。例如《安子门前》(2010年)、《万株芦苇》(1990年)、《白索山上》(1998年)、《风雨交加》(1997年)、《日落》(1994年)、《河江风景》(2008年)、《观澜风景》(2010年)、《云朵飘零》(2010年)、《沙坝风景》(2012年)、《风景》(2014年)……时而雄伟壮丽、诗意盎然的山脉,时而清凉溪流旁的参天大树,时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张涛的花卉画作也数不胜数。如同音乐家一般,张涛吟唱着关于野花的轻柔旋律。牵牛花、菊花、须弥兰、将军兰、蟹兰、昙花、睡莲、喇叭百合……他的画作中,万物皆色彩缤纷。每一幅画都独一无二,每朵花都各有特色。它们的色彩如同生命般丰富多彩,颤动如音乐,芬芳似盛开。张涛似乎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构图,因为每一个视角、每一个配色都仿佛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既像即兴创作,又像命运的安排。他仿佛只是一个诚实记录自己情绪的人,笔触并不繁复,却充满魔力。

美国纽约霍巴特与威廉姆史密斯学院社会学教授雅赫·达什·哈里曾评价张涛:“画家张涛将他的爱倾注于野花和自然风光,在那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因为在那里,他们不必背负冰冷的规则和枷锁。” 的确,对张涛而言,植物的力量如同人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是无法被彻底烧毁、无法被摧毁的。他相信,世界上任何地方,只要人们珍惜每一条虫子、每只蚂蚁、每棵草叶或每一条树枝,那里的人们就会生活得非常友善与平和。“大自然是最美好的地方,”他说,“这也是我与世界各地朋友交流的地方,因为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爱,它存在于绘画之中,无需翻译。”

张涛目前在河内金莲区拥有一间工作室。走进那间小房间,不知为何,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之中。他的画作往往清新亮丽,如同我们在这个国家随处可见的自然景观,但又带有他独特的风格。他的交响乐如同一首欢快平和的乐章,让人感到安心、安全、放松和幸福。正因如此,张涛的画作备受喜爱,其中包括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国的朋友和收藏家。

张涛每日闭门作曲。他很少接待客人,但每次朋友来访,他都兴致勃勃,豁达开朗。一杯酒或一杯茶,主人与客人围坐在一起,谈画论诗。每当辞旧迎新,张涛都会给来访的客人一份礼物,那就是一张印着新画的新年贺卡。我还收到一张印着作曲的卡片。张涛说,抽象绘画就像一首没有歌词的乐曲,它本身就有足够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它是一个用来感受的地方,而不是用来观看的地方。

我突然想到,张涛的交响乐也同样如此,在某些方面,人们的感受远超纸上所呈现的。最重要的是,张涛的旋律激励我们热爱自然和生命,提醒我们地球上处处存在着美丽,只要我们懂得静下心来,去观察和聆听……

文章和照片:琼林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沉浸于自然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