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西部少数民族寄宿学校的繁荣模式
(Baonghean.vn)——以前,来自山区的学生要么远离家乡求学,要么租房居住,要么在学校附近临时搭建的破旧茅草屋里避难。但现在,他们可以继续留在学校,享受寄宿生的所有福利和政策。
![]() |
少数民族寄宿学校模式的中学教育于2010-2011学年在乂安省的启山山区率先实施。经过10年的运营,该省目前共有35所少数民族寄宿学校,主要集中在山区。图片:MH |
![]() |
少数民族寄宿中学模式的实施被认为是山区教育的重大转折点。在这所学校学习,学生们不再需要为住宿和一日三餐担忧。图片:MH |
![]() |
寄宿学生享受少数民族学生子女所有优惠政策,即每月补助相当于基本工资40%的伙食费;因学校无法安排住宿而无法自理住房的学生,每月补助相当于基本工资10%的住房费;每月补助15公斤大米(每学年补助不超过9个月)。图片:MH |
![]() |
虽然这些支持力度不大,但多年来,在学校的努力下,义安省1.1万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照顾。图中:虽然寄宿生每餐餐费不到1.2万越南盾,但芒爱少数民族中学的学生们仍然可以安心享用优质、干净的餐食。图片:MH |
![]() |
除了半寄宿制学校模式外,义安省还发展了寄宿制学校模式。经过10年的实施,全省从1所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发展成为8所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共有105个教室,2774名学生(其中包括祥阳县、昆强县、归合县、桂丰县、归州县和奇山县的2所高中和6所初中),少数民族学生近3000名。图中:祥阳县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学——该校是省内最早建成并投资建设宽敞现代化设施的中学之一。目前,该校有近400名学生在校。图片:MH |
![]() |
近年来,除了高中和初中之外,少数民族寄宿学校模式也开始在义安省山区小学发展。图为芒龙一号少数民族寄宿小学的学生。图片:MH |
![]() |
该模式最初在启山县完全“自发”运行,每所学校最初只有大约20至30名学生。该模式的实施完全由教师自愿决定。大多数小学寄宿学生住得离学校较远,主要集中在3至5年级。图片:MH |
![]() |
目前,小学寄宿模式已扩展到奇山、祥阳、昆强等县……但运营条件仍然非常艰苦,尤其是在食宿方面。在奇山的许多学校,寄宿学生仍然不得不住在拥挤的房间里,平均每个房间有40名学生。图片:MH |
![]() |
在位于奇山县的芒蒂普二小学,由于教室不足,学校不得不将教室用作学生的卧室。图片:MH |
![]() |
芒艾二号少数民族寄宿小学的生活条件并不好。然而,得益于这种模式,学生人数的维持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得到了保障。图片:MH |
![]() |
基于该模式的有效性,义安省将继续在全省范围内研究和建立少数民族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典范。这将为学校更名和按照寄宿制学校规定执行相关政策和制度奠定基础。该模式的实施也将为学校实施2018年普通教育计划奠定基础,逐步实现学校合并,帮助学生充分享受各项课程,尤其是学习信息技术和外语课程。图片:M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