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中国货生活?

November 5, 2017 20:05

周日早上,我和一位从事照明行业的朋友喝咖啡。提起Khaisilk把中国货冒充越南货的事件,朋友一脸淡然地说:我的天,这没什么,大家怎么这么在意?我从事电力行业,知道现在市场上用的全是中国货。从灯泡、电线、螺丝……,大大小小,全是中国货……

朋友不想一一列举中国照明领域的每个品牌,但他说,目前住宅项目、高层建筑、道路桥梁等都青睐中国设备。一支100-250W的高压灯,包括灯泡、电容、相壳,如果从中国进口,价格只要100万越南盾左右;

从东盟国家购买的价格也要贵上一倍半。同样,室内照明设备,例如中国的LED灯泡,也被越南的“品牌”“Dien Quang”、“Rang Dong”等品牌从建筑物中“淘汰”。

Hành tây, hành tím, tỏi Trung Quốc chiếm gọn những phân khúc nhà hàng, bếp ăn tập thể tại Việt Nam, nhờ giá rẻ. Giờ đến thời người Việt ta sống bằng hàng Tàu?
中国的洋葱、红葱和大蒜凭借低廉的价格,在越南的餐厅和食堂占据了主导地位。越南人是不是也到了依赖中国货生活的时代了?

近日,一位姓T的朋友,在总部位于第四郡的一家中国公司担任农产品销售员,他“夸耀”说,自己每个月在胡志明市平田和守德两个批发市场销售15至17个货柜的中国洋葱。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中国公司在越南开设商务办公室仅8个月,但他们已迅速占领了这两个市场的洋葱、胡萝卜、大蒜和青葱的生产,其宗旨只有一个:以低廉的价格从中国田地直接购买货物,然后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在越南的批发市场上销售。

据T先生介绍,通常情况下,这家中国公司会以每公斤1000越南盾左右的价格,从田地里一桶一桶地收购洋葱,然后雇一辆卡车运到越南边境口岸进行分拣,再运到上述两个批发市场。每天凌晨4点,作为销售员的T先生就会骑着摩托车去批发市场提货,然后以平均每公斤7000到8000越南盾的价格卖给商贩。

T透露,本季大叻洋葱尚未上市(11月中旬开始),因此中国洋葱占据了越南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仅洋葱,长期以来,中国胡萝卜、大蒜、红葱、白菜、西兰花(网兜)、甜瓜……也充斥着市场。联系人阮明日(第七郡)专门从平田市场采购农产品,配送到餐馆、小吃店和咖啡店。他说:“大多数中国农产品因其外观漂亮、个头大、价格便宜而受到集体厨房的青睐。”

“大多数大型厨房都使用中国的胡萝卜、洋葱、青葱或大蒜,很少使用国产产品,”Nhat 先生肯定地说。

胡志明市守德县大学村HB餐厅的老板毫不犹豫地透露,他每天至少要用20公斤新鲜大蒜、15公斤洋葱和10公斤来自中国的红葱头。“国产大蒜和红葱头,无论什么品种,每公斤都要超过5万越南盾,但蒜头很小,难以加工。而中国产品全年供应,价格只有国产产品的一半,而且蒜头很大,厨师很容易处理。”他比较道。

Mới đây vụ Khaisilk bán khăn ’made in China’ xôn xao dư luận Việt Nam. Ảnh tư liệu
近期,Khaisilk出售“中国制造”围巾案在越南引发舆论关注。图片来源:越南人民报

在任何一家北方越南粉餐厅,如果你选择用罐子浸泡在醋中的蒜片,那是中国蒜,而不是越南蒜,因为中国的蒜片又大又厚,而越南的蒜片很小。

几十年来,胡志明市三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每晚都会收到数百吨来自中国的蔬菜水果,这些货物由此传播开来,并逐渐在周边各县、各省、各市扎根。

经过一段时间的舆论抗议,虽然中国农产品在零售市场逐渐减少,但在集体厨房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其使用量比家庭厨房高出许多倍。越南消费者虽然有所顾虑,不会直接在零售市场购买中国农产品进行加工,但在去餐馆、酒店、小吃店或咖啡馆时,他们仍然不得不使用这些农产品。

另一方面,越南也向中国出口农产品,例如海产品、水果、大米、胡椒、腰果、猪肉等,但总体而言,我们在产量和方式上仍然落后于中国。到目前为止,除了Vinamit、中原咖啡等少数越南农产品在中国市场建立了品牌外,其余产品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市场上都没有任何历史。

以大米为例,目前中国消费了越南近40%的大米出口,但据出口企业反映,在中国市场上很难找到越南生产的包装大米产品。

Loc Troi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黄文通先生表示,中国大米进口商经常从越南进口大米,因为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用于与本国大米或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大米混合。这使得越南大米虽然出口量很大,但在中国市场上却没有品牌。在与中国进口商的贸易中,越南大米始终处于“较低地位”,因此虽然出口量很大,但价值并不高。

此次审查表明,Khaisilk以中国货冒充越南货的欺诈行为,只是中国货在越南市场根深蒂固、生根发芽的冰山一角。现在,任何行业的制造企业似乎都对中国货“喘不过气来”。

据丹维特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靠中国货生活?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