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银行贷款支持义丹社会政策
多年来,义丹县实施了多项措施,持续消除贫困。其中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措施是利用县社会政策银行的贷款,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经济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数万户家庭获得了贷款,并有机会摆脱贫困。
(Baonghean)-多年来,义丹县实施了多项措施,持续消除贫困。其中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措施是利用县社会政策银行的贷款,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经济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数万户家庭获得了贷款,并有机会摆脱贫困。
义安乡一村丁氏燕家以前是个贫困户,住着破旧的房子。七年前,如果没有从县社会政策银行贷款生产,她不敢想象自己能盖房子、买摩托车。多亏了2000万越南盾的贷款和对水牛养殖的投资指导,她从一头母水牛生下了4头小水牛。卖水牛的钱,让她家攒下了盖房子和购买生活用品的钱。有了这笔钱,她又投资种植西瓜。如今,她家不仅饲养水牛、鸡和猪,还拥有1公顷的西瓜田,每年创收5000万越南盾。
丁氏燕女士兴高采烈地带我们参观了她居住的房子,并分享道:“以前我穷得做梦都不敢想,连借钱买水牛都不敢,但在邻里和公社的鼓励下,我鼓起了勇气。现在我和丈夫正努力通过饲养牲畜和种植作物来攒钱,供孩子们上学。” 和丁氏燕女士家一样,许多借到钱的贫困户也非常兴奋,因为社会政策银行的贷款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生命线”。
义海乡同长村蔬菜种植模式助力脱贫致富
超过70%的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注重引导群众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投资种树、养畜。许多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甘蔗、橡胶、柑橘等作物项目已在义丹地区扎根,成为脱贫致富的“金矿”。许多卓有成效的项目得到推广,例如县社会政策银行在义安、义宏乡实施的高产甘蔗种植项目,义山乡农民协会投资5000万越南盾的西瓜种植项目,以及在义乐、义安实施的橡胶树种植项目等。
此后,农民注重集约化投资和先进科技的应用,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义安乡是利用贷款扶贫模式的典型案例。2003年,该乡的贫困率超过55%,目前为33.8%。贫困户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资金:贫困户贷款、困难地区生产户贷款。义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潘文富表示:“义安乡迄今已从该区社会政策银行贷款177亿越南盾,涉及7个项目,934户农户已获得贷款。为了提高资金的有效性,公社的经验是,贷款资金通常用于种植甘蔗、西瓜或养殖牲畜。因此,当贫困户能够借到钱时,公社就开设了畜牧业和种植业方面的培训课程,指导他们更有效地进行投资。同时,17个贷款小组将定期监测和报告资金使用情况,公社也会定期检查模式,评估其有效性并进行复制。”
不仅义安乡,义胜乡也是提高贷款效益的典型例子。这是义丹县贫困乡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53.7%。近年来,该乡实施可持续扶贫政策,特别是利用社会政策银行的优惠贷款,贫困户比例逐年下降。通过帮助群众贷款发展经济,包括树立典型示范点,如QD 159甘蔗种植,在全乡推广,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向农民转让科技成果,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义胜乡的贫困户比例从2011年的17%下降到2012年的12%。
截至目前,该区社会政策银行的未偿债务总额已超过2620亿越南盾。为了更好地管理资金,该银行与四个群众组织——妇女联合会、退伍军人协会、青年联合会和农民协会——合作,接受委托,并由村级机构管理资金。这是一个“蜈蚣式”管理体系,其任务是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督促银行委托的任务落实,并由村级机构管理资金,以提高效率。义丹区社会政策银行行长胡氏娘女士表示:“该银行实施了9项贷款计划,主要对象是贫困户和政策性家庭,银行选择合适的对象是为了提高贷款资金的有效性。通过宣传,许多居民也按时偿还债务和利息,许多家庭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了农场主,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典范。”
正是在这些努力下,义丹县社会政策银行十年来为28600多户贫困户发挥了“助产士”的作用。义丹县12000多户贫困户在该项目资金的支持下,获得了消除饥饿、脱贫致富的机会。
义丹县委副书记潘进海表示:“社会政策银行的贷款资金为帮助义丹县贫困户和政策家庭脱贫提供了大量资金。已有2.8万户家庭获得了贷款,这是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增加收入的重要资金来源。平均而言,义丹县每年减少2%至3%的贫困户,为许多劳动者,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劳动者创造了就业机会。”
未来,义坛银行将继续复制可持续减贫模式,继续发挥县社会政策银行在扶持资金、引导经济发展、造福人民等方面的作用。
丁水(大义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