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市场的“苦涩”真相:消费者减少含糖食品消费
随着消费者减少含糖量高的食品,转而选择使用替代甜味剂的食品,全球糖需求面临长期下降的风险。
糖价跌至三年低点
由于人们对糖可能导致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脏病等健康问题感到担忧,食品公司纷纷减少糖摄入量并转用替代甜味剂,全球糖价徘徊在三年来的最低水平附近。
就在世界最大食糖生产国的糖产量达到创纪录水平之际,这一现实却带来了糖需求长期下降的风险。
糖价下跌的趋势与玉米和小麦等其他农产品价格走势一致。受席卷欧洲和亚洲的干旱影响,预计本季玉米和小麦产量将下降。自年初以来,玉米和小麦期货价格分别上涨了2%和28%,但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价格却下跌了30.5%,至每磅(0.45公斤)10.54美分(2450越南盾)。
糖是今年表现最差的交易商品,投机者押注价格将继续下跌。
糖价下跌对全球的影响好坏参半。在欧洲、加拿大和中东部分地区,由于糖价趋于追踪国际价格,消费者受益匪浅。但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消费者由于政府补贴,仍然不得不支付高于国际价格的价格。
巴西等全球主要糖生产国受到糖价暴跌的严重打击。巴西糖生产商被迫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糖。
无糖饮料正在兴起
投资咨询公司50 Park Investments (USA)首席执行官亚当·萨尔汉表示,由于需求疲软,糖价将继续下跌。糖的需求低迷,因为消费者的口味正在发生变化。他们正在远离含糖饮料,转而选择不加糖的茶和带有水果味的气泡矿泉水。
据投资公司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美国)称,过去5年,美国汽水收入减少了12亿美元,但天然矿泉水收入却增加了14亿美元。
今年,可口可乐首次在其无糖软饮料健怡可乐系列中推出了新口味。可口可乐在其第二季度财报中公布,其零度可口可乐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其传统可口可乐产品的增长率仅为3%。零度可口可乐不含糖,但含有替代甜味剂。
在西班牙,饮料巨头百事公司自2006年以来已将其产品中的糖含量减少了29%,并计划到2025年将其三分之二产品的糖含量降低到100卡路里以下。
上个月,欧洲最大的糖生产商德国Südzucker公司与总部位于特拉维夫的食品科技公司DouxMatok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旨在开发一种可将食品含糖量降低高达40%的糖。这种糖的糖分子中嵌入了二氧化硅颗粒,这增加了糖分子与舌头味蕾接触的表面积,使消费者在不增加糖用量的情况下品尝到更多的甜度。
糖盈余升至创纪录水平
纽约大宗商品市场研究公司 J. Ganes Consulting 总裁 Judith Ganes Chase 表示:“欧洲和美国的糖消费量多年来一直没有增长,而且由于替代甜味剂的流行,也没有进一步增长的前景。”
虽然这一事实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糖需求将发生变化,但糖供应仍在增加。
总部位于伦敦的政府间机构国际糖业组织(ISO)在7月份发布的月度糖市场更新中表示,今年全球糖过剩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并持续到明年,这意味着市场需要时间来吸收全球糖过剩。
澳大利亚咨询公司Green Pool Commodity Specialists预测,2018年全球糖过剩将达到1900万吨,创历史新高。然而,糖产国仍未减少甘蔗种植面积。例如,在印度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糖出口的政策(包括取消20%的糖出口税)后,印度蔗农正在扩大甘蔗种植面积。
据印度糖厂协会预测,2017-18年度印度糖产量将增至3150万吨,比印度年度糖需求量高出约650万吨。因此,印度不得不想方设法在国际市场上“倾销”糖,这可能会进一步压低糖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