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在祥阳县文化信息厅举办的第一届“莱报泰文”培训班结束后,我们有机会了解该文字的一些特点,并撰写了一篇文章:“祥阳的莱报泰文:有机会复兴吗?”(义安周末报,12月28日出版)/2008)。回国一年后,我们对项目实施的初步成果感到非常惊讶。
 |
Nga My 公社(Tuong Duong)的 Lai Pao 泰语写作班 |
迄今为止,祥阳县已在三泰、安那、安华、峨美等乡开办了5期“来报泰语”班,共有200多名学生。第一期由罗文泰先生授课,旨在培养“核心”人才,在全县推广泰语。虽然只有5天,但学生们勤奋学习发音、词组搭配和书写练习。要知道,当时的教材很薄,词汇量也不丰富,而现在厚厚的教材已经超过50页A4纸了。当时的学生们正在积极发挥“核心”作用,其中许多人自愿为子孙后代和村民们授课。值得一提的是,罗文泰先生的两位优秀“学生”——魏坎蒙先生和罗坎披先生,将参与后续课程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更特别的是,像蒙文焕先生这样的第二代学生还开设了推广泰式“来报”的课程。近日,我们有幸前往Nga My乡(Tuong Duong),参加由Vi Khan Mun先生和蒙文焕先生教授的泰式“来报”课程的开课仪式。根据文化信息部的规定,每班最多40名学生,但实际上,每期都有大约80人参加。虽然比较累,但蒙文焕先生和蒙文焕先生仍然很高兴,因为泰国人一直都很注重维护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他们还补充说,目前,Ky Son县和Con Cuong县正在商讨在当地开设一些推广泰式“来报”的课程,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参加了课程。课程为期一个月,所以虽然年底工作比较忙,但大家还是尽量安排时间定期上课。基乌氏宗(Nga My 乡 Na Ca 村)透露:“听说泰族还有文字,而且学习班就在乡里开,所以我就报名参加了,给孩子们上课,为维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特色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在与祥阳县文化信息厅厅长梁巴文先生交谈时,他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该县将继续在乡镇开设泰文莱报文字培训班。但目前最大的困难仍然是培训讲师和印制学生教材的资金问题……因此,该县非常希望得到各级和部门的资金支持。
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