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的炮火中长大,越南儿童在战争年代学到的第一课就是挖掩体、挖战壕,编草帽去上学,养鸡当小项目,做长山木棍送给上战场的长辈……
 |
《战时儿童》摄影展展出近100幅反映抗战时期越南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的照片。这些照片将于6月1日在河内市举办的儿童书展——国子监文庙展出。 |
 |
战争爆发后,学生们上的第一课就是挖掩体、挖战壕、编草帽去上学。为了确保安全,学校把教室分散到各个地方,每个地方都建有防空壕,以躲避炮弹和子弹。 |
 |
城市里的学生和孩子们被疏散到乡下,没有电,没有父母,孩子们逐渐适应了战时的生活。 |
 |
到处都在上课,合作社的院子里,居民的家里……学校被炸弹摧毁了,但这并没有阻止学生们去上课。三年级在一角,五年级在另一角,中间隔着一堵墙,那堵墙因炸弹的压力而倒塌。 |
 |
在炮火和枪林弹雨中,阮玉祺、邓泰山、陈登科等“神童”相继成长。阮玉祺(海厚,南定)自幼双臂瘫痪,只能用双腿练习写字。阮玉祺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和诗人,后来毕业于普通科学大学文学系,成为家乡数千名优秀文学生的老师。 |
 |
学生们认真听课的表情。艺术家梁春团曾感慨:“那些日子,那些时光,很难记起。我渴望在照片里,那些如明镜般美丽的面孔上,看到我的童年。” |
 |
除了学习之外,战争年代的孩子们还通过“小计划、千善行”等活动为抗战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照片中,孩子们正在制作长山棍,送给准备去服兵役的士兵。 |
 |
和禄中学(清化省后禄市)的师生在教室周围挖沟、筑土墙。 |
 |
实行小规模计划运动,养鸡卖给合作社。 |
 |
炸弹和子弹无法掩盖河内东英村街道上孩子们奔跑玩耍的笑声。在树梢上搭建的高台上,民兵们正在值班,随时准备在飞机接近时及时发出警报。 |
 |
学生们在 A 形掩体旁微笑——这是一种用稻草和泥土建造的掩体,非常坚固,可以躲避炸弹。 |
 |
战争时期的中秋节仍然充满了星灯和给孩子们的糖果。 |
 |
在西原战线、东南战线等激烈的战区……民众和抵抗军士兵依然生活和上学。照片捕捉到了西原地区孩子们的歌唱课。 |
 |
1970年,战争最激烈的年代,庆兴乡(金瓯省陈文泰县)京行村的一间田间教室。河内退休文学教师阮氏仁女士看着老照片,回忆起美军炸弹轰炸甘田街,她和姐姐不得不撤离到河北(今北江省和北宁省)的情景。“当年在炮火和枪林弹雨中长大的孩子,现在大概都已为人父母了。我们像幼苗一样在风雨中茁壮成长,艰难困苦也无法击垮我们。今天的孩子们也应该了解和欣赏这些照片。提起这些照片,并非为了比较哪个时代更艰难,而是为了看到越南儿童在各个时代都是一样的,总是克服困难,充满乐观。”她说。展览将持续到6月5日。 |
据VNE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