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俱乐部的活力
(Baonghean)——同盛乡同和村陈氏如女士是该俱乐部13名成员之一。她今年98岁,但80多年来一直热爱唱歌,对古老的民间旋律有着深刻的理解。
陈氏如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民歌传授骨干,致力于向年轻一代传授民歌知识,为激发各年龄段人群对民歌的热爱做出贡献。目前,她家已有两代民歌艺术家传承,都是同城公社民歌俱乐部的典型骨干。艺术家陈氏如分享道:“我15岁就开始唱歌,比如在区大会上唱歌、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唱歌、在重大节日唱歌……但唱得最多的是歌筹和乂安民歌。民歌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有时候我会整夜唱歌而不感到疲倦。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我将其传授给我的子孙后代,现在全家都会唱民歌……”。
![]() |
同城民歌俱乐部参加了 2014 年安城第一区 Vi 和 Dam 民歌节。 |
同城民歌俱乐部成立于2010年,当时有13名成员,主要由手脚沾满泥土的农民组成。练习通常在晚上进行,但凭着对民歌的热情和热爱,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俱乐部成员虽然没有任何福利或报酬,但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除了积极地向年轻一代传授古老的民歌外,还积极参与创作、改编民歌歌词以及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同城乡民歌俱乐部副主席范明珠先生表示:“我加入俱乐部已经四年多了,虽然运营经费还有点吃紧,但怀着对民歌的热爱,我和俱乐部其他成员互相鼓励,努力坚持练习,所以每逢比赛、民歌节,或者为群众服务,我们俱乐部总能拿出精彩的、有吸引力的节目参加公演。每次这样的场合,我们都会动员兄弟们认真、有条不紊地练习,大家都很兴奋……”。
作为一家拥有相当专业作曲团队的民歌社,民歌社每年都创作出优秀的民歌,谱写出新的旋律,传达出现代生活的水准。从森村歌咏节开始,到后来在全县乃至全市举办的渭岱民歌节,同城乡民歌社一直名列前茅,创作出许多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改编歌曲,例如:《我爱你》、《顺吾顺忠》;《奔吧奔尼》;《一口流利的和你在一起》……其中,许多作品还获得了作曲奖。最近,在安城县举办的渭岱民歌节第一组别中,同城乡民歌社荣获组别二等奖。正是人民的热爱和热情支持,才激发了民歌社成员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为了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民歌运动,为传承和弘扬这一艺术形式做出贡献,同盛乡人民委员会每年都会拨出一部分预算用于俱乐部的活动。同盛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范文龙先生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关注并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上的便利条件,例如资助与全县其他乡的俱乐部的培训、会议和交流费用……以便俱乐部成员能够安心地开展活动,创作和贡献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人民服务……”。
在广大民歌爱好者的热情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同城乡民歌俱乐部正迈出新的发展步伐,充分肯定人民精神生活的强大活力,为保护和弘扬民歌、推动群众艺术运动、培养年轻一代热爱祖国的热情做出贡献。
洪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