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的“千人流”
(Baonghean)“从大森林里流淌出来的清澈潺潺的溪水,是从蜿蜒的山林中榨取出来的,是从浩瀚大自然的精华中汲取出来的……《河岸》杂志,从大森林里流淌出来的溪水,是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中提炼出来的诗句和文学篇章……”这是《河岸》杂志的前言,这是义安省第二中学少数民族寄宿学校师生的精神文化成果。
从2012年11月20日教师节创刊至今,这本学校师生文化精神杂志已出版4期,目前正在进行第五期的最后编辑工作。捧着还残留着墨汁的稿纸,简单的字句和诗句,饱含着学生们对学校、对家乡、对童年山河的真挚情感,令人动容。其中有一首诗,题目朴实而深情:“妈妈!”
![]() |
《山河》杂志已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精神食粮。 |
“妈妈,我非常想念您,那些安静的午后。
风在茅草屋顶周围盘旋
坐在母亲温暖的炉火旁
蟹钳把整锅汤都染红了……”
(李氏怀.K1-A1)
还有一位高三学生的爱与悔恨,当他惊讶地意识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时,青春校园时光与老师、朋友的记忆将只留在记忆中。我默默地背诵了几行手写的诗,署名是黎氏菊(K1-C1)。这首诗用蓝色墨水书写,字迹工整,钩线优美,作者题为《最后的季节》。
“秋天心不在焉,五月茫然无措
童年的榕树依然纯真地等待
哪首歌听起来如此遥远?
秋天来了……所以……明天还很遥远
秋天拾起过去的回忆
二楼的教室就像一个小天堂。
一步两步花草笑颜
早上好,清新!...”。
就这样,每一页稿子都是一份份情感的告白,不仅学生,老师们也纷纷向《Suoi Ngan》杂志投稿,表达了他们对学校的深厚感情。经常被学生批评“难搞”的邓福龙老师,选择用诗歌的形式,向学生们传递自己的感受:
“……梦里有大森林和城市
溪水流过车流的声音
高楼背后隐藏着大山。
长鼓鸣响,预示未来……”。
《泉眼》杂志的每一期都洋溢着真挚纯粹的情感,这种自然流淌的情感正是那些秉持着“质朴、朴素、真实、真正契合学校师生心愿”理念的人们所追求的。杂志编辑部的老师们只是修改了一些语法错误,调整了一些不通顺的句子和拼写,其他部分则保留了下来。诗句或许略显生硬,行文或许略显流畅,但最重要的是,这种真诚纯粹的暗流将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和诗意情感的源泉。同样,《泉眼》杂志没有限定页数,因为所有学生投稿的作品,老师们都会尽力安排出版,希望能给年轻的作家们带来惊喜和快乐。
参与杂志写作也是练习写作的一种方式。C1班12年级的Vi Phuong Thao学生在得知自己的作文受到老师表扬后欣喜地告诉我们:“我写关于家乡——归州州会市的文章。我参与了每一期杂志的写作,老师们也鼓励我写得越来越好。每次杂志出版,我和朋友们都会仔细阅读自己的文章,看看老师们修改了哪些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我同学的文学成绩也提高了很多,因为通过杂志上的文章,我们学会了如何用正确的语法和更饱满的情感来写作。”
站在他身旁,全神贯注地捧着4号杂志,认真阅读着每一篇作品的,是11A1班的Tho Ba Cho,他穿着一身蒙族服饰,格外引人注目。原来,Cho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越南妇女节(10月20日)的演出排练Khen舞和民族服饰表演。趁着假期,他跑到学校图书馆登记借阅杂志,准备这个周末回家乡,带上杂志给父母和朋友们读。Tho Ba Cho轻声说道:“我的家乡是桂丰县的Tri Le镇。在我的家乡,有些朋友虽然没有条件继续学习,但仍然热爱阅读报刊书籍。我借杂志给朋友们看,也让他们知道我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
义安民族寄宿学校二中同学们的朴素快乐,真挚地存在于九月的秋日清晨,如同万条溪流汇聚成海。学校已成为充满爱的共同家园,孕育着莘莘学子未来梦想的家园。
文章和照片: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