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学者曹宣德对教育四大关键问题的思考

January 26, 2013 15:46

近日在越南义安省荣市举办的“同知大学士高宣德研究”研讨会汇集了35篇论文,深入探讨并充分挖掘了这位名人生平、事业和作品的各个方面和问题。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同知大学士提出的问题虽然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已提出,但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非常值得当今教育规划工作者关注。

(Baonghean.vn)-近日在越南义安省荣市举办的“同知大学士高宣德研究”研讨会汇集了35篇论文,深入探讨并充分挖掘了这位名人生平、事业和作品的各个方面和问题。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同知大学士提出的问题虽然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已提出,但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非常值得当今教育规划工作者关注。

高宣德(1842-1923)是乂安省演州县高舍乡盛美村(现演州县演盛乡)人。他出身于科举世闻名的家庭,自幼聪慧好学。阮嗣德二十九年(1876年)平中进士,被国王封为广义省博士后。他的仕途经历诸多重要职位,包括教育大臣,同时掌管国立大学和朝廷四大支柱之一的同学大司。作为教育界的领袖,高宣德始终努力寻找一条合适的方向,开拓和振兴人民的知识。换句话说,他非常清楚文化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要开民心,必先经学术,然后人才兴旺,生活富足,风俗良好”(龙强文塔)。



东芝大学学者曹宣德。

同知大夫曹宣德先生的教育箴言是“十年利益莫大于树木,百年利益莫大于树人”。由此,他通过《龙强文塔》一书,提出了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四个重要课题。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个课题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充分证明了曹宣德先生这位名人拥有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第一个问题是学术整顿。不仅要理解文学的意义,还要理解事物的本质;不仅要教授汉字和西洋字,还要教授国语。曹宣德时代正值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汉字虽已过时但仍有其生存之地,法语正在兴起,国语虽已出现但尚未受到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南朝教育部门的首脑提倡学生在择优录取的基础上,同时学习一系列当代文化和科学知识。在当今交流融合的时代,如何在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教育计划中确保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科学技术的和谐统一,是教育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与此同时,加强外语学习也成为越南人民在融入国际社会过程中的迫切需要。

第二个问题是教育预算。增加重建太学的资金,建立图书馆,增加学生奖学金,购买新书,并为教师提供工资。如今,投资建设教学设施、为政策性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奖学金,不仅在教育部门,而且在全社会都正在成为一项大运动。特别是教师的工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之一。因为与平均生活水平相比,教师的收入并不高,有时在某些地方,他们甚至无法真正依靠自己的职业维持生计。因此,许多教师不得不组织额外的课程(甚至是违反规定的课程)来增加收入并补贴家用。我们也知道,组织额外的课程在社会舆论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迫使教育部门进行干预和纠正。

第三个问题是教师的选择。教师必须经过师范学校的培训,必须精通法语和国语,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腐败现象(考试作弊、校园暴力、青少年不良生活方式等),重新审视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议题也随之兴起。因为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关于教师殴打学生、教师引诱学生做坏事、不配当老师等现象的报道。也就是说,大约一个世纪前,在亚欧转型时期,同佳大学曹宣德教授就为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标准,要求教师训练有素、知识渊博、理解力强,尤其要成为人格光辉的典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对家庭和社会有益的好学生。今天,这个问题仍然十分紧迫。

第四个问题是教学的组织。教学必须有清晰的课程体系,包括考试和评估、奖励和惩戒。多年来,教学方法、教材和课程改革已耗费大量笔墨。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我们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真理。这促使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经过多次修改和调整,高中阶段的课程仍然被认为“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神和身体健康。至于大学阶段,课程内容被认为与地区和世界水平相比已经过时,无法确保实用性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因此,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无法满足就业要求,需要重新培训。更不用说各级教育的考试(毕业、入学)组织,也存在许多尚未达成共识的争议性问题。因此,经过一个世纪,阮朝教育部长、乂安省的典型名人高宣德提出的有关教学组织的问题,包括课程内容、方法和评估结果的方式,仍然有效。

如今,在融合的潮流中,各行各业(包括教育界)的领导者有机会交流、接触和学习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模式。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提供了“走捷径”的机会。但我认为,古人的正确见解也可以被视为后人值得深思的“瑰宝”。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教育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其中既有传承,也有适应。


丛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东华大学学者曹宣德对教育四大关键问题的思考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