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越义静》——一首关于群众力量的漆器诗
在越南艺术史的长河中,有一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记录国家英雄历史的不朽里程碑。
漆画“苏联义静”这是一部杰作。它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部充满活力、色彩斑斓的史诗,歌颂了群众的力量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历史的进程与灵感的源泉
1930-1931年,革命之火在义安省和河静省熊熊燃烧,越南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也在此成立。尽管遭到残酷镇压,但这场运动却成为一个象征,一个不朽的源泉,推动着整个越南革命运动向前发展,并最终促成了1945年八月革命的光荣胜利。
1957年,值此俄国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之际,胡志明主席深知其重大的历史价值,亲自责成越南美术协会创作一幅描绘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大型油画。他不仅批准了草图,还同意采用传统的漆器材料,这一精妙的选择使作品成为民族历史与越南美术精髓的完美融合。

为了完成这项历史性的使命,六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奉胡志明主席之命成为“文化战线上的战士”——携手创作:阮德农、阮文帝、范文敦、阮士玉、陈廷寿和黄文顺。他们都是毕业于印度支那美术学院的画家,并将毕生艺术生涯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为了尽可能真实生动地重现当时的场景,艺术家们前往义安省南丹——这里曾是苏联运动的“红色据点”。他们精心挑选并研究了数百幅人物、服饰、空间、建筑等素描作品。在此基础上,他们创作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作,数百个人物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这幅画作营造出一种沸腾的氛围,充满了斗争的火焰,让观者感受到历史的脉动。
胡志明前言及其永恒的历史价值
1964年2月3日,胡志明主席在主席府签署了义静苏联博物馆的序言,其中肯定了:“义静苏维埃是第一个工农革命政府……义静苏维埃的光荣传统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并最终取得了八月革命的辉煌胜利……”。

胡志明主席的序言不仅是一种认可,也是一份指导方针,肯定了这场运动的伟大作用和意义。“苏联义静”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肩负着重现和传递深刻历史价值的使命:
胡志明的直接指导:这幅画是胡志明委托创作并绘制草图的,可见其在国家政治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性。
革命性绘画的先驱:这部作品的成功,确立了越南独具特色的革命历史绘画类型。与许多国家不同,这种绘画类型并不聚焦于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以群众为主题,强调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精神。
历史真实性:这幅画不仅是虚构的,而且是根据真实的史料创作的,从南丹区的风景,到区官员签署囚犯释放记录的细节,再到带有历史口号的横幅。
为了创作出一部有深度的作品,艺术家们认真而坚持不懈地工作。他们绘制了数百张草图和素描,仔细研究每一个人物、每一种表情、每一件服饰。他们不仅再现了原作,而且“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塑造角色”画家阮文泰记录道。
这幅画的构图堪称杰作,数百个人物交织在一起,却丝毫不显杂乱。每个举起的手臂,每个向前凝视的目光,都营造出一种强劲而统一的动感。这得益于精妙的布局,每一个细节都与建筑背景和历史特征紧密相连。

其中最珍贵的细节之一是置于前景的鼓的形象。苏联时期,鼓声不仅是战斗的号角,更是斗争运动的“灵魂”,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象征。那鼓声,如今不仅在记忆中回响,也在作品中鲜活地呈现,激励着观者,令其感到自豪。
“苏联义静”它不仅是一幅画作,更是一份艺术和历史遗产。它记录了越南的悲壮历史,同时也展现了美术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这幅作品的两个版本至今仍分别庄严地陈列在越南美术博物馆(河内)和苏联义静博物馆(义安),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是一个特殊的里程碑,届时全国将聚焦义安省,举办一系列重要活动。庆祝义安市得名995周年,以及义静苏维埃成立95周年。这些事件进一步凸显了苏联运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再次肯定了这幅画在越南人民心中的地位。
每次站在作品前,观众不仅欣赏到一幅伟大的画作,还能感受到群众的力量、不朽的斗争之火和对传统的自豪感。义静苏维埃——这是20世纪越南革命运动的标志性旗帜。这幅画不仅讲述了过去的故事,也激励着现在和未来,提醒我们自由、独立和团结的力量是多么宝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