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灵魂是如何被掏空的?
(Baonghean)-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我拥有的第一本漫画书。那是一本《多啦A梦》短篇小说(如果我的记忆力还算不错的话,应该是第30卷),是在老雅秀市场中心一家专卖文具的小书店买的。
当时我六岁,准备上一年级。为了“庆祝”自己能读书(是我自己学会的,不是父母逼我读书,想想我从小就特别笨),奶奶带我去了集市。这是我第一次不用跟在她后面看她买书卖书,而是我选书,她跟在后面(当然是去付钱)。听起来很隆重,但实际上她只给我买了一本书,而且价格也不贵。但第一次总是很重要,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永远不会忘记。
我上学了。理所当然,我的书架上堆满了我塞满的,哦,算了,是培养出来的知识。作为一个典型的书虫学生(好吧,在十多年的学校生活中,我的奖状和一些薄而丑的笔记本作为礼物从未丢失过),我的书架上充满了学术性和科学性,这可不是开玩笑。书里有像《请回答我为什么》、《为什么是那样》、《375个儿童科学实验》(我做了大约10个)这样的书,还有《没有家庭》、《凶猛的童年》、《一个满大人的故事》……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精彩的文学和武术综合性书籍。
漫画仍然是我藏书中的一个强势群体,几乎涵盖了如今孩子们喜爱的所有漫画(《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埃及女王》、《超级淘气包特比》、《龙珠》等等)。幸运的是,我的父母不像其他许多父母那样歧视漫画。虽然每个父母都知道不喜欢漫画的孩子很疯狂,但明知这一点就应该禁止他们。所以,当朋友们偷偷地不吃早饭去学校门口的漫画店看漫画时,我却堂而皇之地躺在床上,风扇开得飞快,在父母充满爱意的监督下,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漫画。
昔日勇猛无比的童年如今已远去。有时回想起来,我依然会涌起一股怀旧之情,对那些每个孩子都耳熟能详的经典漫画人物充满感激之情,它们像气球一样,在记忆的梦幻天空中飘舞,让我的想象力膨胀起来。我的童年怎能没有憧憬过机器猫哆啦A梦从抽屉里出现帮我写作业,没有憧憬过和小猴子孙悟空一起翻云覆雨吃掉魔豆变得无比强大,没有憧憬过和柯南以及1B班的少年侦探团一起卷入神秘刺激的案件呢?
很多人觉得漫画缺乏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因为内容不切实际,语言也过于浅显。但事实上,漫画的目标受众是儿童,它是否过于刻板和学术化?如果孩子们每天背着五六公斤的书去上学,从早到晚学习补习班,但娱乐时,他们的大脑却必须像吉他弦一样紧张,这既不科学,也缺乏教育意义。
忙碌了一天,成年人还是需要寻找些许乐趣的娱乐,但喝酒、逛街、聊天、看球、看电视,又能有多少教育意义呢?更何况,主流漫画都承载着人性化的寓意,引导孩子们向善,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飞得更高更远。所以,那种认为看漫画没用的想法其实并不准确,而且是强加于人的。
越南儿童乃至全世界的儿童都热爱漫画并非偶然,日本漫画成为整个文化的典型特征也并非毫无道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漫画市场依然繁荣,许多作品的内容并不适合儿童,但正因如此,就将漫画等同于禁书,这种观点是否过于片面?因为我们的孩子接触到的内容需要过滤和监督,父母需要陪伴和引导他们的每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漫画是吞噬灵魂的蛆虫”之类的成人刻板观念强加于他们,让他们被蒙蔽、被刻板化,拥有一个与朋友截然不同的童年。
就像当年我们的父母沉迷于弹珠,最后被祖父母打死的时候,祖父母不许我们打他们,但问问父母,有谁没离家出走去玩(哪怕是挨了打)?所以,如果过去的父母,童年是被弹珠和打骂“侵蚀”的,长大后玩得风生水起,那为什么不让漫画这条“虫子”来“侵蚀”我们孩子的童年呢?因为虫子肥了,菜就好吃了,不是吗?
Hai Trieu(来自巴黎的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