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灵魂是如何被掏空的?

April 11, 2013 18:11

(Baonghean)-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拥有的第一本漫画书,是《哆啦A梦》短篇(如果我的记忆力还算不错的话,应该是第30卷),是在老雅秀市场中心的一家小文具书店买的。

那时我六岁,正准备上一年级,为了“庆祝”自己能读书识字(是我自己学的,不是父母逼的,想想我小时候真是笨),奶奶带我去了集市。这是我第一次不用跟在她后面看她买书卖书,而是我选书,她跟在后面(当然是付钱)。听起来很隆重,但实际上她只给我买了一本书,而且价格也不贵。但第一次总是很重要,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永远不会忘记。

我上学了。理所当然,我的书架上堆满了我塞满的知识,哦,我忘了,是充实的。作为一个典型的书虫学生(好吧,在十多年的学校生活中,我的优秀证书和一些薄而丑的笔记本作为礼物从未丢失过),我的书架上也充满了学术性和科学性,这可不是开玩笑。书架上有很多书,比如《请回答我为什么,先生,为什么会这样》、《375个儿童科学实验》(我做了大约10个),还有《Sans Famille》、《凶猛的童年》、Trang的故事……总而言之,这是对武术的一次很棒的全面回顾。

漫画仍然是我们藏书中的一个强大的“入侵者”,几乎囊括了如今孩子们喜爱的所有作品(《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埃及女王》、《超级淘气包》、《龙珠》等等)。幸运的是,我的父母不像其他许多父母那样歧视漫画。虽然每个父母都知道不喜欢漫画的孩子很疯狂,但明知如此却还要禁止他们,未免也太痛苦了吧?所以,当朋友们偷偷地不吃早饭,跑到学校门口的漫画店里看漫画时,我却躺在床上,风扇开得飞快,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在父母充满爱意的监督下看漫画。

昔日勇猛无比的童年已远去。有时回想起来,我依然会涌起一股怀旧之情,对那些每个孩子都耳熟能详的经典漫画人物充满感激之情。他们像气球一样,在我的记忆中飘舞,让我的想象力像气球一样在梦幻的天空中飞舞。我的童年怎能没有憧憬过机器猫哆啦A梦从抽屉里出现帮我写作业,没有憧憬过和小猴子孙悟空一起翻云覆雨吃掉魔豆变得异常强大,没有憧憬过和柯南以及1B班的少年侦探团一起卷入神秘而惊险的案件呢?

很多人觉得漫画缺乏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因为内容不切实际,语言也过于浅显。但事实上,漫画的目标受众是儿童,它是否过于刻板和学术化?如果孩子们每天背着五六公斤的书去上学,早晚都要上课外辅导班,但娱乐的时候,脑子却要像吉他弦一样紧张,这既不科学,也缺乏教育意义。

忙碌了一天,成年人还是需要寻找些许乐趣的娱乐,但喝酒、逛街、聊天、看球、看电视,又能有多少教育意义呢?更何况,主流漫画都承载着人性化的讯息,引导孩子们向善,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飞得更高更远。所以,那种认为看漫画没用的想法,其实并不准确,反而有些牵强。

越南儿童乃至全世界的儿童都热爱漫画,这并非天经地义,日本漫画成为整个文化的典型特征也并非毫无道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漫画市场依然繁荣,许多作品的内容并不适合儿童,但正因如此,就将漫画与禁书划上等号未免过于片面。这种观点是否过于片面?因为我们的孩子接触到的东西需要过滤和监督,所以父母需要时刻关注和引导他们的每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漫画是吞噬灵魂的蛆虫”之类的成人刻板观念强加于他们,让他们被蒙蔽、被刻板化,拥有一个与朋友截然不同的童年。

就像当年我们的父母沉迷于弹珠,最后被祖父母打得半死,祖父母不许我们打他们,但问问父母,有谁曾经离家出走去玩(哪怕被打得半死)?所以,如果说过去的父母都有被弹珠“侵蚀”、被打得半死的童年,然后长大成为乖孩子,那何不让漫画这条“虫子”来“侵蚀”我们孩子的童年呢?因为虫子胖了,做出来的菜就好吃了,对吧?


Hai Trieu(来自巴黎的电子邮件)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我的灵魂是如何被掏空的?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