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因孩子无法参加期末考试而感到困惑的家长们的一封信

May 23, 2017 13:28

(Baonghean.vn)——小学一次学期考试就引发了学生如此强烈的负面反应。我们教育的一代人是否太弱了?

昨天,我读了一封寄给市教育局的所谓“五年级学生来信”。信中,他表达了自己对这几天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北部湾最难期末考试”的看法。这封信让我非常难过,想问问家长们一些事情。

你五年级的时候在做什么?

五年级的时候,我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和看漫画。我永远不会忘记攒够早餐钱买新漫画书的快乐,以及因为带漫画书去上课而被老师没收的痛苦。我甚至哭得眼睛都肿了。

回想起我五年级的时候,因为我的漫画书被没收而哭泣,而现在的孩子,因为无法完全解决期末考试而哭泣得更厉害,我觉得有人需要为此感到羞耻。

Khi các vị học lớp 5, các vị đang làm gì?
“你五年级的时候在做什么?” 图片来源:互联网

那个人是我吗?我当时五年级,因为那时我和同龄的其他孩子一样爱玩。我还想确认一下,如今世界上许多孩子仍然像他们十岁时一样爱玩。这完全正常。

这些孩子难道不应该感到羞耻吗?仅仅因为他们做不到同龄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五年级的学生都能轻松解答一道和六年级知识一样难的数学题,那么教育部门或许应该重新考虑,干脆取消六年级,以节省时间。

不,我当时才10岁,其他10岁的孩子没什么可羞耻的。应该感到羞耻的是父母。

越南父母见面时,常会问:“你家孩子学习好吗?”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和大人之间常问的“你有男朋友/女朋友吗”、“你结婚了吗”、“你怀孕了吗?”一样粗鲁。

我认为这些问题不仅不礼貌,而且缺乏文化,因为它们带有狭隘、陈旧的社会偏见。通过提出这些问题,人们将一个人框定为社会普遍认同的品质和特征。

孩子一定要胖胖的,不然父母会被说不懂照顾孩子。孩子长大上学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如果学习不好,父母就不敢在公共场合炫耀,会觉得不好意思。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情人,没有情人,会被人看不起,说你“单身”。老了,一定要结婚,不结婚,会被人看不起,说你“孤僻”。成家之后,一定要早生孩子,不生孩子,会被人看不起,说你“体弱”,会被人看不起,说你“不孝”。

唉,越南人怎么这么惨?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要遵循别人的要求和标准,总是害怕社会的偏见和评判。但这些标准和偏见就一定正确吗?

Trẻ nhỏ
“长大了上学,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不好,爸妈就不敢在公共场合炫耀你,因为他们觉得丢人。” 图片来源:互联网

就像学生在学校考试不及格,就会立刻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一样,老师和家长常说:“你这样学习,长大后就只能努力学习了。” 我很惊讶,很多著名的足球运动员、歌手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出色,却仍然取得了成功。其实,努力学习并不一定能成功。

这场北部湾“最难”的期末考试,问题不在于它本身有多难,而在于学生们如何看待和应对。有些学生一走出考场就哭了。有些学生情绪低落、茫然失措,用他们家长的话说,“简直像得了自闭症”。还有学生写了一封绝望的信:“从现在开始,我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问题在于:小学一次学期的考试,就引发了孩子们如此强烈的负面反应。我们教育的一代人是否太弱了?

以后当你真正踏入社会,当你要靠自己的双脚走路的时候,等待着你的将会是无数的困难,如果你遇到一块小石头就哭泣、绝望,那么当你遇到大山、深河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我给你举个法国教育体系考试的例子:他们的科学考试总有一道最后的问题,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我不指望你能做得到。” 试卷下方有一条注释:鼓励学生记录下他们思考的每一个痕迹。有时这意味着学生会交出草稿纸。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教会孩子们习惯于面对困难和接受失败,但同时也教会他们不要放弃,而是尝试在那种情况下找到最可能的解决方案。

今年荣市五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没有一个学生数学满分。有人评论说:“没有满分,这太不寻常了。”我觉得,家长们要求孩子永远拿9分或10分的心态,才是真正不寻常的。

Tôi thì cho rằng, tâm lý đòi hỏi con lúc nào cũng phải được điểm 9, điểm 10 của các bố mẹ mới là điều bất thường.
“要求父母给孩子9分或10分的心理是不正常的。” 图片来源:Facebook

有时,为了达到理想的分数,孩子会塞满各种知识,强迫自己超越自己的实际能力。这些“假”分数极其危险。想象一下,你使用的灯泡有一个正常工作参数,还有一个最大工作参数。

如果你强迫灯泡始终在第二种条件下工作,它很快就会超载损坏。设身处地地想,你是愿意按照灯泡的标准正常工作,还是愿意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使用它?

我认识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他说:“我的孩子考试的时候,尽他所能,但就是不做。时间到了,他交了试卷就回家了。一离开教室,他就忘了考试的事,只想着暑假。”

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自闭症孩子的反应是最正常的,最符合他的年龄,也最符合考试的重要性。

而其他“正常”的孩子,却表现出像自闭症儿童一样的过度反应和行为。这难道不值得家长们深思和悲伤吗?

明一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致因孩子无法参加期末考试而感到困惑的家长们的一封信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