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 Ky——明亮的色彩
(Baonghean) - 新岐县各民族人民克服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等困难,团结一心,积极参与劳动生产竞赛,大力改良农作物品种,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小工业、手工艺村等新潜力,吸引基础设施投资资源,为发展奠定基础......
有效模型
今年最严重的旱灾严重影响了新岐县的农业生产。然而,仅仅两个月后,甘蔗的碧绿已遍布山谷和丘陵;在康河沿岸,玉米和豆类也开始泛绿。此外,还有豆类、木薯和金合欢树……在新安、同文和香山等乡,悬崖脚下的开垦土地上铺满了碎石,但许多家庭仍然靠种植甘蔗获得每年近1亿越南盾的收入。
![]() |
新岐采用新技术生产砖瓦。 |
如今,新岐县的人们利用溪流和小溪养鱼、修建水坝蓄水或投资灌溉农田。在土地和土壤条件不利于集约化农业的情况下,新岐县人民发挥活力和勤奋,发展山羊和养鸡模式,以林业为主要产业。得益于此,截至目前,新岐县已保护森林面积820公顷,新种植金合欢和美索不达米亚林1735公顷,达计划的121%;继续保护森林面积28265公顷。全县共有47个农场符合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根据2011年第127号通知规定的标准,每个农场年收入在1亿至7亿越南盾之间。如今,来到新岐,随处可见各乡镇有效的农业模式:在两稻田里种植青南瓜、种植净菜、在义合乡种植木薯、在奇山乡种植巨型苹果、集约化耕作以提高甘蔗产量、示范稻田、辣椒田、澳大利亚奶牛养殖模式、奶牛养殖、在生物垫料上饲养猪、在义勇乡加工去皮木材、在义泰乡和义福乡发展冬季作物以提高两稻田产量;在奇新乡饲养育肥牛……
促进工业和手工艺
新岐县将工业和手工业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方向,其产出丰厚,并能充分挖掘该地区的潜力。多年来,新岐县一直重视工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在工业设施方面,该县的亮点是日产5000吨甘蔗的宋昆糖厂。该县制定了农业推广计划,配合糖厂,原料区也得到了大力开发和维护,从而形成了“三家”(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
新旗县还计划并重点投资建设本地区砖瓦工艺村,打造地方产品品牌和声誉,支持工艺村的新技术转化,同时吸引投资建设优质隧道砖瓦厂,投资修建通往义环工业集群的道路,推动投资者加快奇山乡隧道砖厂的进度,从而将新旗县打造成为全省知名的砖瓦生产中心。该县还全面发放本地区砂石矿开采许可证,每年新增预算收入30亿越南盾。2014年,新旗县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良好,其中:直径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4.7%;沙子等建筑材料开采量同比增长12.6%,砂石开采量同比增长11.1%……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新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新岐县深知基础设施薄弱会制约发展,无法在总体发展中形成竞争优势,近年来,新岐县积极吸引和利用投资资源,大力发展交通、水利、水渠、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产条件和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 |
义泰乡的道路建设。 |
本县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多项重要项目:Tan Hong 吊桥、通往 Tan Hop 乡中心— Thung Khien 生态旅游区的公路、Giai Xuan—Tan Phu 公路、通往 Ro 渡口吊桥的公路、义同乡的公路、根据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修建的混凝土路。全县有近 400 公里沥青和混凝土路,其中 36 公里是 2014 年通过计划和项目投资的;有 287 公里混凝土渠,增加稳定灌溉面积至 6,437 公顷,与 2010 年相比增加 900 公顷;修复 Vinh 水坝、Bi 水坝、Giai Xuan 水坝、Bai Quyen 水坝。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通往 Tien Ky 乡中心的公路、义勇乡的 Khe Ngang 湖、义福乡的 Bai Quyen 湖、通往 Phu Son 乡中心的公路;城内道路、新岐镇照明系统……
激发爱国竞赛精神
在新旗爱国建国竞赛运动中,涌现出数百个典型。其中,新旗高中副校长范氏水荣老师主动承担周日劳动,为更好地完成学校的日常任务作出贡献,节省开支,帮助学校困难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利用时间培养优秀学生,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新龙乡干部阮越学先生主动为6至9年级的贫困学生开办免费居家学习班,节省个人开支,为这个特别学习班的活动购置和维修必要设备,同时为贫困学生每人提供5万至10万越南盾的资助,对成绩达到10分的学生奖励1万至2万越南盾,鼓励他们的学习精神。他还收养并资助一名儿童在家读初中三年;积极筹建储蓄基金,用于帮助重病儿童家庭和患病儿童,金额从10万到80万越南盾不等。香山公社卫生站党支部每人每月储蓄3万越南盾,为香山小学困难学生购买笔记本;卫生站全体干部、党员每月第三个星期六加班,走访慰问80岁以上老人,为他们提供健康指导。五年来,县各级妇联累计储蓄:25020.4万越南盾、44488公斤大米、15770个工作日,修建和维修62座“爱心庇护所”……
2010-2015年期间,新奇县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0.1%;人均收入翻番,2015年达2260万越南盾;2015年该区预算收入达324亿越南盾;贫困家庭比例从2010年的32.7%下降到2015年的10%以下;为1200多名/计划1000名工人创造就业机会;2015年文化家庭比例达75%。 |
文章和照片: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