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新农村
(奉先)- 落实县委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2010-2015年任期)决议,南丹县确立了“充分发挥和发挥所有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提高县委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建设廉洁强大的政治体系,弘扬民主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努力把南丹县建设得全面发展,不愧为胡志明主席的故乡”的目标。秉承这一方向,南丹县在新一届任期内致力于发展经济社会,建设新农村。
![]() |
南江省 Hanosimex 工厂为众多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图片:Thanh Le |
形成商品种植专业区
如今,在南春乡(南丹),农民们正全力照料蔬菜,以满足春节市场的需求。阮氏月女士一边照料菜地,一边欣喜地说:“得益于县和乡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我们充分利用了这片土地,在肥沃的土地上打造了高收入的菜地。目前,大家轮作、间作,种植蔬菜、块茎和水果,例如黄瓜、西红柿、苤蓝、百合、韭菜、香草等。”
陪同我们视察的南春公社党委书记阮友水同志说:“借鉴以往一些成功模式,并根据南丹县委2011年7月26日关于调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第9号决议,在2010-2015年任期内,南春县委继续集中力量大力转变种植业结构,实行轮作、间作和产品多样化,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打造商品生产区,使每公顷收入提高6000万至1亿越南盾”。
南丹各乡根据自然条件,制定了切合当地实际的适宜生产项目和计划。目前,南丹拥有多个“指定”蔬菜品种,例如南泰菠菜、南安百合和南春百合;兴仙、南强和庆山则种植出口辣椒……五南地区的各乡则专注于饲养肥育牛和种植柠檬供销售。南丹农民机制灵活,积极主动地将农业生产与产品消费市场对接,迅速推动农业转型,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此外,继续将生猪养殖模式投入生产,取得高效益,如南兴大青禄农场、南禄韩孝私营企业、南春芳辉有限公司。这些农场总收入达93.6亿越南盾,为181名正式工和70名季节性工人提供就业机会。到2020年,南丹县的经济发展方向确定为3个分区:半山区和大顺化山脚下,包括8个乡,具有丘陵地带的优势,重点发展水稻生产和蔬菜、一年生经济作物、果树、畜牧养殖、农场、生态旅游……中部地区包括7个乡,条件优越,组织水稻生产、短期经济作物、优质蔬菜和水果生产,饲养牛、家禽、水产养殖,发展旅游和贸易。拉姆河右岸有8个乡,地形多样,有丘陵、平地、沿河冲积地,发展方向以发展短期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辣椒、花生、桑树、柠檬树,育肥牛等。
![]() |
在南丹(Nam Tan)的冲积土地上开发农场。图片来源:TL |
吸引投资,发展产业
上届政府期间,南丹县吸引众多工厂落户农村,推动了县域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南江省是半山区乡,过去经济以农业为主。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南江县人民委员会和党委将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创造就业机会、调整劳动力结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县规划了工业发展用地。规划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在县、公社的积极努力和广大人民的支持下,截至目前,南江工业集群已有3个较大项目,其中2个项目已稳定运行:Haivina金莲工厂和Hanosimex义安分公司,均隶属于河内纺织服装总公司。 Hanosimex义安分公司自2013年5月投入运营以来,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运营效率高,创造了800多名工人的就业机会,平均月收入达380万至400万越南盾。工厂工人班氏南女士分享道:“工厂投产后,我们家附近就有工作,不用到外地打工,而且收入稳定。” 同样在南江,由越南南坛文安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南江高科技工业生产综合体项目,总注册资本为2.1万亿越南盾,占地25公顷,主要从事宝石和贵金属加工。目前,该公司已启动一期生产,并同步推进项目实施。
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条件,南江公社与投资者保持着密切联系。公社与企业之间承诺协调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秩序和环境卫生。招商引资的成果显著,当地劳动力结构显著优化,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南江公社从农业向工业转型的经济效应显而易见。南江工业集群拥有近5000名工人,其中900多名是当地儿童。此外,投入运营的企业也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发展,例如住宿服务、生产、商品供应、食品等。
得益于工业发展,南江乡2010年总产值仅4.5亿越南盾,到2014年已增长至9680亿越南盾;贫困率从2010年的18%下降到目前的2.8%;人均月收入从1300万越南盾/人增加到2750万越南盾/人。工业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南江乡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奠定了基础。南江乡是南丹县新农村建设最先完成的四个乡之一。南江乡人民委员会副书记、主席陈友文同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地方上明确了为投资者在当地实施项目创造便利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本乡集中精力做好宣传、场地清理、群众补偿等工作。”
南丹县的南泰乡和高东乡(万田县)也拥有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的工业集群。目前,该地区拥有三家大型隧道砖厂,为数百名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除了吸引投资和发展工业外,南丹县还致力于发展特色手工艺村体系,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其中,有许多品牌手工艺村,例如归政米粉村、西湖木屋村、镇内传统酱油村等。
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红山同志表示:“为使经济发展规划具体化,南丹县党的二十五大以来,已出台多项专门决议,推动全面经济发展,其中四项决议涉及经济发展领域,已初步显现成效。县政府将继续审查、调整和补充规划,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灵活运用招商引资机制和政策,继续吸引投资,特别是在规划中的工业园区和其他条件优越的地方。为投资者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和生产新产品创造条件。”
弘扬文化的伟大价值
金莲乡位于南丹“人才辈出之地”,是越南23个国家级特别古迹之一。因此,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培养南丹人民文明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始终是党委和人民为将南丹乡建设成为文化区、全国五个新农村建设重点县之一而提出的要求。
![]() |
金莲高中的学生在学校图书馆读书。图片来源:TL |
根据要求,2010-2015年任期内,南丹县委继续领导落实第八届中央第五号决议“关于建设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先进越南文化”。据此,该县继续实施一系列具体决议、计划和项目,例如建设和发展文化生活;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关心人民健康……
具体而言,县委于2012年7月10日颁布了关于建设和发展2012年至2015年(兼顾2020年)文化生活的第25/NQ-HU号决议。在此基础上,各级党委和机关制定了计划和项目,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落实。例如,金莲乡制定了“全民团结起来,建设文化生活”运动项目,旨在树立“好人好事”的榜样,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树立先进典型,建设文化家庭、文化村……
金莲公社党委副书记黎氏清同志指出,文化生活建设的成果对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使该社成为全县率先完成新农村标准的单位。如今,在金莲公社,文化艺术活动是每个人的内在需求。每逢节假日,例如9月2日的春节和国庆节、2月3日的建党节、“大团结”节,以及退伍军人协会、农会、妇联、青联等传统节日,各居民区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和体育活动。维芳歌唱俱乐部定期举办的活动,邀请众多不同年龄的艺术家参加,也为激发农村欢乐的文化精神生活做出贡献......为了在游客心中树立胡伯伯故乡的美好形象,金莲县党委、政府和政治系统始终注重宣传和提高人民特别是服务企业的文明行为,为维护和弘扬祖国的文化价值做出贡献。
2010-2015年任期内,南吉公社还重点推动基层文化生活建设运动,涵盖家庭、宗族和村庄建设等各个方面,争取获得文化称号;在婚礼、葬礼和节日期间推行文化生活方式。为了满足落实所有这些内容的要求,公社党委和人民委员会动员一切资源,投资建设同步文化体育机构。截至目前,全社12个村庄中已有12个村庄拥有文化馆和同步文化体育机构,其中10个村庄被评为文化村庄。文化家庭比例达到84.5%,35%的家庭被评为体育家庭。两所幼儿园和小学达到国家标准,中学教育质量在县内名列前五,这些都证明南吉的文化质量建设已经并将继续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投入。公社文化干部阮登南先生肯定地说:“通过基层文化生活建设运动,对社区和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已‘扎根’到每位公民心中。从节假日在村里悬挂国旗,到村里人人自发,无需提醒;再到村里道路和村落的整洁,都得到了妥善的维护。”
落实县委关于建设和发展文化生活的第25/NQ-HU号决议,南丹县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之美,培养符合建国卫国事业新要求的人才。文化生活建设运动弘扬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体现了高度的自觉自愿。自此,文化体育机构同步建设,举办了众多精彩纷呈的文化、信息、体育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县100%的村、街已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文化馆,并配套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文化体育机构;村、村、街、文化机构的覆盖率已达63%。
每年从村到县都会举办森村歌会和毗岩民歌会,为推动民众文化运动做出贡献。针对伤残军人家属、烈士、国功人员和政策受益者的社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扶贫和社会保障计划继续受到重视,贫困发生率已降至4.9%。该县特别重视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投资和修复,在金莲遗址、黄氏贷墓、梅黑帝庙及墓等社区和旅游景点进行行为文化建设。自此,南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仅金莲遗址每年平均接待游客量就达150万至200万人次。
南丹县委常务副书记范文光同志强调:“为了充分发挥南丹土地和人民的地位和潜力,全体干部、党员和人民正努力把胡伯伯的故乡建设成为新农村,其中金莲乡要成为新农村模范乡。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在县级和基层,建立党、政府和政治体系的高度团结和统一;集中一切资源,使南丹经济文化发展,不愧为胡志明主席的故乡。”
清乐-梅花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