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号列车——Xom Ruong——13号公路上的“钢铁长城”
1972年东南战场阮惠战役中,军区司令部出动3个步兵师(第5师、第7师、第9师)和平福省武装力量参战,其中第7师和平福省武装力量承担阻击头乌的任务。
“1972年东南战场的阮惠战役中,军区出动3个步兵师(第5师、第7师、第9师)和平福省武装力量参战。第7师和平福省武装力量承担了阻击头乌地区任务。任务是攻击和阻截13号公路(从平隆以南到全盛以北)长约20公里的敌军,重点攻击头乌地区,不让全盛省的任何敌军和坦克从平隆上下,以便我军解放禄宁,攻打安禄市……”——原第7师141团政治委员、原第4军副政治司令员阮玉营少将讲述50年前头乌阻击点的胜利。
炽焰黑船
贯彻“硬阻、堵截”结合长期坚守阵地的战役方针,阻止敌人使用坦克、汽车通过头澳阻击哨,形成包围、分割阵地,阻断敌步兵、汽车增援,不让敌人逃回西贡……13号公路—头澳战役阻击哨群在阮惠战役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 |
平福省鸿官县新开镇头澳路障胜利纪念碑 |
阮玉营少将回忆道:“我们选择在头乌设防,是因为那里有头乌溪和大涵洞,敌军坦克无法通过。因此,军区派出以209团为主力的第7师和平福武装力量,在头乌涵洞附近进行阻击,决心守住13号公路。这条路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它靠近西贡。而且,只有守住13号公路,才能守住禄宁地区,才能保卫并迫使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回到革命根据地,所以在这次阻击战中,我们与敌人寸土必争。‘硬堵、硬阻’是整个战役的指导方针,决心‘人人都是钢铁尖兵’。”
由于其特殊的重要地位,头乌-桑鲁成为扼守13号公路的要塞,是我军向中间地带发展和敌军向解放区推进的重要跳板。因此,头乌-桑鲁成为1972年阮惠战役中敌我双方争夺的关键地区。
为扫清13号公路,敌军调集了第18、21、25师、第15装甲旅和一个伞兵旅的全部兵力,使用了35000多发105毫米和155毫米炮弹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在最初3天(1972年4月5日至4月8日),敌军动用了2个中队的战术飞机,共计200次攻击,并支援步兵向陶澳发起进攻。敌军还调动了B52战略飞机,在两个小时的近距离内两次出击,以陶澳为交叉口,由西向东呈X字形进攻,纵深达800米。面对敌军空军、步兵和炮兵火力的摧毁,我军依然顽强抵抗,每天都进行着激烈的反击。
“天上有轰炸机,地上有B52地毯式轰炸机,有火炮,有装甲车……但他们依然无法突破头澳阻击哨的钢铁城墙。敌人每次到达那里都不得不停下来,因为头澳河水位低,要过河就得穿过泥泞,坦克无法通过其他地方。所以头澳阻击哨就像一道‘钢铁城墙’,阻挡敌人进攻,为牢牢保卫禄宁解放区做出了贡献。”——前第四军第七师第209团C21团官兵裴春水医生讲述头澳阻击哨——Xom Ruong的“钢铁城墙”。
防守与反击相结合
根据战局分析,1972年4月5日凌晨5点30分,解放军第五师向禄宁据点群——阮惠战役的重点——发起猛烈进攻。配合禄宁战场,武装部队、平隆游击队与主力部队一起,进攻并彻底瓦解了敌军在13号公路上的重要军事据点。第七师部署占领13号公路沿线从同心路口到春城镇的地区,与春城县和鸿泉县的部队配合,拆除了该镇郊区的一些警戒哨所。
在安禄镇北部,我们持续炮击,将敌军困于阵地。面对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且缺乏增援,敌军被迫放弃禄宁,集中兵力防守平隆。1972年4月7日,禄宁彻底解放。
禄宁失守后,安禄镇被包围,美伪军集中了三个战术区的兵力以及南方伪军主力的大部分,在西贡东北部与盘踞平隆镇的我军交战。敌军的这些活动给我军调动兵力、调运技术武器造成了诸多困难,但战役指挥部仍然决心解放安禄镇。
![]() |
原第7师141团政治委员、原第4军副政治指挥员阮玉营少将与战友们、平福省鸿官县老战士们一起回忆了参加头乌检查站战斗的日子。 |
当主力部队进攻该镇时,省武装部队第368营和鸿关县武装部队袭击了关莱警察局,呼吁民兵和安全部队投降。特别是在1972年4月21日至22日,省特种部队和游击队与第14团(第7师)和第1团(第5师)一起,作为该州的主力,进攻并夺回了努伊乔和169高地,摧毁了敌军第6空降营的大部分兵力和敌军空降旅的指挥所。在新开、色甘和色吉,进攻部队和游击队发动群众奋起反抗邪恶,打破枷锁,呼吁敌军投降。
原第四军第七师政委阮文泰中将说:“当时守军没有躺着打,而是边打边撤,向远方敌人发起进攻。战士们斗志昂扬,没有人愿意离开战场,只有重伤的战士才不得不离开。一些轻伤的兄弟退到后方,但几天后又要求直接返回作战。我们部队当时的战斗精神可以说是钢铁精神。”
1972年4月13日,解放军开始进攻安禄镇。各种火炮同时轰炸了该分区敌军的重要目标。敌军发起猛烈反击,连续投掷炸弹、炮弹,并从解放军阵地后方突袭,以减轻敌军在城镇周围的压力。战斗持续了32个昼夜,异常激烈。解放军一方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解放安禄镇,而敌方则不断增兵防守。敌军调集了5个旅,增强了空军火力,部署了B52飞机、战术飞机以及部署在阻击点和高层建筑上的火力,以阻止我军进攻。
1972年5月15日,解放军再次向安禄镇发起进攻,突破了敌人的重重防线。我军大开门户,突破外围目标,占领了监狱,并解救了安禄监狱内所有同胞和同志。敌人为阻止我军,疯狂出动喷气式飞机轰炸,进行大屠杀。
战争刚结束,敌人为了应对这32个昼夜的死亡,就用推土机在医院区域挖了4条宽约3米、深约1.5米的大壕沟,将医院内和其他地方的尸体埋葬,形成了一个3000多人的万人坑,这是敌人炸弹、炮火杀害我同胞的战争罪行的罪证。
“硬钉,停止”摧毁敌人的生命力
1972年5月15日,由于战役的出其不意因素已不复存在,革命军遭受损失,在敌军集中各种战车扫清13号公路、清理安禄城时,革命军来不及补充兵力予以反击,军区指挥部决定不进行攻击,而是转入围困、孤立城内之敌,以主力在头奥、新开进行阻击,向敌军进攻、清理13号公路。此时,平隆解放区得到扩大,对安禄城内之敌形成包围圈。
1972年5月16日起,南方主力第七师封锁13号公路,击退并粉碎了敌人清剿13号公路的反攻阴谋,为战役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保住了后方解放区。
第7师在13号公路上构筑了一道近20公里长的“钢铁长城”,以鸿官县的头澳-桑鲁地区为重点。头澳阻击阵地沿线战斗激烈,持续近4个月(1972年5月16日至8月28日)。头澳成了诱敌大批主力部队参战的陷阱,成为许多师、军指挥官以及西贡伪军总参谋部的噩梦。
主力部队的头乌、桑戎、翁德涵、新开、清平等战役,为地方游击队集中力量威胁和歼灭大量敌军创造了条件。敌官兵斗志消沉,逃兵、逃兵增多,不敢像以前那样分散作战。
军事天才的胜利
禄宁—平隆战场上的阮惠战役为1972年春夏战略突袭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对整个南方进行了决定性的打击,迫使敌人回到巴黎会议进行谈判,同时也为北方军民战胜北方第二次毁灭性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胜利,最终在1972年底的“空中奠边府”战役中获胜,迫使美国于1973年1月27日签署了《巴黎协定》。这是越南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全党、全军和全民18年坚定不移斗争的结果。
在头乌封锁线(1972年4月5日至8月28日)150个昼夜的战斗中,第7师与平福省军民组织了近800场大小战斗,伏击、袭击、攻城等多种形式,共歼敌8189人,俘敌211人,击落、摧毁各类飞机119架,摧毁各类汽车202辆、大炮102门、弹药和油料掩体20个,缴获各类火炮390门。敌军损失惨重,被迫撤离战场,放弃扫清13号公路的意图。
原第7师141团政治委员、原第4军副政治司令员阮玉营少将补充道:“头乌战役的胜利归功于我党、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以及军区司令部的正确政治和军事路线。我党在各个革命阶段的指示和决议都被正确、创造性地运用到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中,从而发挥了综合力量,激发了革命传统,调动了力量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十三号公路陶乌封锁线的胜利,给美帝国主义和西贡傀儡政权造成了重大损失,动摇了尼克松主义和“战争越南化”战略,击溃了部分敌军,逐步阻止了敌军的进犯和水淹,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为军区主力在东南战略要地站稳脚跟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军区司令部和驻扎在军区的党总部的安全。
![]() |
这条昔日的战略要道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连接着平福省与南部重点经济区以及柬埔寨王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图中:13号国道穿过平福省鸿泉县的一段。图片:作者 |
特别是在头乌阻击点乃至整个阮惠战役的胜利中,我们灵活有效地运用了阻击、坚守阵地、结合运动战、纵深渗透、包围、分割、昼夜连续作战等战术,主动进攻、占领敌阵地,有效阻止敌军增援。我军干部、战士和人民表现出了高度的战斗决心、英雄气概、勇于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在敌前不退缩、机智灵活、富有创造力、决心战斗、必胜的决心。
头乌封锁线战役的胜利,从战略、战役、战术上战胜了敌人,为1972年阮惠战役在战略进攻中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将我民族的抗美战争推向了新的阶段,迫使美国坐到谈判桌前讨论结束越南战争。
当年参加头乌战役的将士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子弟兵们,齐聚一堂,英勇奋战,牺牲奉献,他们的汗水、泪水、鲜血与泥土融为一体,汇入了英雄的平福故乡——黄官的故土。如今,在这片昔日的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却长满了翠绿的果树,铺满了笔直的柏油马路……那条昔日的战略要道,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连接着平福与南方重要经济区和柬埔寨王国的贸易往来。新建的工业园区,工厂林立,居民熙熙攘攘,人们脸上洋溢着生机勃勃的笑容,这些都是英雄烈士、先辈父兄和后代子孙的奉献与牺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