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春节与“越南人不了解越南文化”的故事

DNUM_CCZACZCABF 11:50

因为他们总执着于越南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观念,所以一切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有多少人敢认为中国的风俗习惯受到了越南的影响?

在西方,大多数人把农历新年(Tết giao thời)称为“中国新年”,因为他们认为农历是中国人创造的,新年的节日和习俗也源自中国。这很正常,就连我们越南人也这么认为,更不用说欧美人了。然而,这是一种误解,越南人自己也让这种误解更加严重。

Mừng tuổi là từ dùng chung của người Việt, ám chỉ một phong tục trong ngày Tết: trao cho người thân một “Món Quà” hoặc một “món tiền” tượng trưng hoặc đôi khi chỉ là một Lời Chúc để
“Mung tuoi”是越南人常用的词语,指的是春节期间的一种习俗:给亲戚送一份“礼物”或象征性的“钱”,有时也只是表达“庆祝新年”的愿望。(插图)

我们来做个实验,在Google搜索引擎里输入“利希”这个词,开放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利希”源于汉语的“利市”(loi thi),拼音是li shì。

接下来,我们在谷歌搜索“绿豆糕”(Mung Tuoi),首先出现的是维基百科上关于“立夏节”(Li Xi)的链接,很多越南人点击阅读,并相信它。它如此完美,以至于很多人得出这样的结论:“立夏节或绿豆糕是源自中国的春节习俗。”

让我来告诉你“压岁钱”和“红包”的区别。“压岁钱”是越南人常用的词,指的是春节期间的一种习俗:给亲戚送一份“礼物”或象征性的“一笔钱”,有时也只是一个“庆祝新岁”的愿望。

“礼喜”是越南南部地区常用的词语。这个词是中国人移民越南时从中国传入的,指的是在任何一天,不仅仅是春节,给某人一个装有象征性金额的红包,以祈求“好运连连,福气满满”。

撇开这些不谈,这里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通过谷歌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如果你想知道中秋节的起源,你可以谷歌一下,结果说它来自中国。如果你想知道陶渊明的起源,你可以谷歌一下,结果说它来自中国。即使你想知道京阳王的起源,你也可以谷歌一下,结果说他是中国一位神的后裔。

Lì xì ám chỉ việc trao cho ai đó (bất kể ngày nào, không riêng gì Tết) 1 cái phong bao đỏ trong đó có một món Tiền tượng trưng để chúc cho
压岁钱是指在任何一天,不仅仅是春节,给某人一个装有象征性金额的红包,以祈求“好运连连,福气满满”(插图)

“我们的人民必须了解我们的历史。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去谷歌上查。”这句玩笑话,但可悲的是,这却是事实。错不在于谷歌,它只是一个基于现有内容的搜索引擎;错不在于命运,错在于我们国家文化和历史的肤浅,错在于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文化奴隶心态”。

为什么称之为“文化奴隶心态”?因为他们的惯用套路是这样的:想知道越南某个习俗的起源 => 看看中国是否有类似的习俗 => 如果有,就得出结论“那个习俗起源于中国”。因为他们总是执着于越南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观念,所以一切都从中国进口。有多少人敢认为中国的习俗受到越南的影响,或者认为两个独立国家之间有彼此不相关的习俗?

他们带着这种“奴性”的思维得出结论,却没有进行过认真的研究,甚至没有去探究越南习俗从何时开始比较,而这正是研究文化影响的最基本要素。我所读过的越南学术史料(考古学文献、人类学文献、古籍……),从未对如此模棱两可的问题做出过结论。

真正的历史学家几十年来一直在追问历史问题,但他们只敢提出假设来“暂时回答”,更何况他们的假设是建立在庞大的研究项目之上的,走遍每一个角落,挖掘每一块土地,阅读古籍中的每一个字,珍惜每一个骨骼样本和每一件文物。

我们的民族历经沧桑,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晦涩难懂的空白,也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难题,就草率地将一切归咎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而这个国家正是将泥土、岩石、沙子和尘土带到我们民族道路上的罪魁祸首。

在本文中,我不会提出论据和证据来得出结论:越南人有自己的春节,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影响。因为我希望你像我一样,阅读官方文件(或许现在你可以重读一下“Banh Chung”(越南春节)的故事)以及关于越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科学而严肃的研究著作,从中得出你自己的结论。你可以使用谷歌,但要明智地使用它,它只是你的工具,而不是你的老板。

Tục gói bánh chưng - bánh dày của người Việt đã có từ rất xa xưa (Ảnh minh họa)
越南人自古就有包粽子和糕的习俗(插图)

我只想说两点:

1.你不了解这个民族原有文化的真正程度。

你以为稻米文明只关乎稻米吗?不,它还关乎农具制造技术(考古表明,自古以来我们就有了青铜犁铧和许多其他农具,更先进的是青铜铸造技术),它还关乎驯养动物(水牛、奶牛)的技术,它还关乎治水的技术(山静-水静的故事),它还关乎美食,它还关乎文化节庆,它还关乎农事计时的方法……

越南青铜文明发展得非常早,而且非常繁荣。除了铜鼓之外,如果您看到雄王时期的文物图像(这些文物已通过光谱法测定年代),您一定会惊叹“如此精巧”,并且您无法怀疑我们祖先当时的非凡发展。古代越南人用青铜斧刃做什么?他们建造房屋。他们用青铜箭做什么?他们用野兽盛宴。他们用青铜刀做什么?他们用军队。成千上万的其他文物可以向您展示文朗居民繁荣富足的生活。

如果我说当时的越南人只穿着缠腰布、住在山洞里,你会怎么想?你应该持怀疑态度,因为根据古代东湖绘画和青铜雕像(属于东山文化)的研究表明,当时越南人的服饰与大约100年前北方女性的服饰并无太大区别。

此外,在邻国发现的纹饰相似但年代较晚的铜鼓,证明了当时的贸易范围广泛。刻有图案的船只则证明了古代渔业的起源。当我们不用去森林就能捕鱼、种稻……吃饭,而其他人却不得不在马背上磨着屁股,等待一只无辜的鹿在日落前落下时,谁才是野蛮人?

农历起源于哪里,我也不知道,只知道看影子的长短可以推算时间,看月亮的盈亏可以推算日期,那么我们创造了辉煌的稻米文明的祖先又如何呢?

如果说有一个民族需要历法(一种划分时间周期的方式),那么越南人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没有哪个行业比农业更需要历法。越南人或许并非阴历的发明者,但可以肯定的是,自从阴历出现或传入越南以来,他们就使用了另一种历法,这种历法或许只能通过经验、口口相传或象征性图画来明确定义。他们当然知道寒冷的冬季会持续多久,以及在此期间会有多少个满月。

Hình ảnh những hoa văn trên chiếc trống đồng Đông Sơn phản ánh phần nào đời sống của người Việt cổ (Ảnh minh họa)
东山铜鼓上的图案部分反映了古代越南人民的生活(插图)

2. 你不完全了解越南人(你不完全了解自己)

古代记载北方人(包括孔子抄本)的文献,除了称南方人为蛮夷之外,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南方人性温和,好染牙,好文身,好唱歌跳舞”。这固然没错,那些每天在田间、河边劳作的人们,当然也都是温和淳朴、率直质朴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轻易地被侵略,被占领了数千年的原因,但强大的原有文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被占领了一千年之后,不仅没有忘记自己的根,而且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强烈地积累了守护领土和种族生存的精神。

通过研究铜鼓表面的图案,人们认为这些图案反映了人们一年中根据季节变化的活动。在农作物(休闲耕作)的间隙,人们会举行各种节日(祈雨、祈求丰收……),当然,我们的春节也是如此,你可以看到,今天的农历新年过后,就是新的作物收获。

提起铜鼓,你会觉得它是古董,但在当时,它是一件乐器,不仅仅是一件乐器,而是一件服务于社群活动的乐器。锣、钟、皮鼓、板……都是社群乐器,自雄王时期就已出现。人们用这些乐器做什么?当然是跳舞。有些铜鼓的表面还有把手,其作用可能是挂绳,方便携带,用于游行。

越南人尤其热爱音乐(不仅是乐器,还有各种歌唱类型,比如歌唱、情歌……)和节日。传统节日构成了越南文化。

结论:

我们的文化或许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我们的祖先为越南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得以蓬勃发展,而无需借鉴。我常说,如果你从小吃着米饭、糯米饭、板粿、粉丝、河粉、越南煎饼、越南煎饼……(用米做成的菜肴)长大,你就是在稻米文明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它就在你身边,无处不在,去感受它,当你看到自己生活在其中时,你就是越南人。即使你看日本电影、听韩国音乐、化中国妆、穿西式服装,你也不会迷失自我。我们拥有的一切足以让我们建立民族自豪感。

近日,许多网络论坛上出现了关于用“中国新年”或“农历新年”来指代越南传统农历新年的争论。本文表达了读者——作者同宣(Dong Tuyen)对这一争论的看法,以及作者对当代年轻人研究、学习和了解越南文化问题的看法。

据Infonet报道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越南春节与“越南人不了解越南文化”的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