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焕同志的生平和事业
(Baonghean.vn)- 陈国焕同志,本名阮仲景,平辛年(1916年)1月23日出生于越南义安省南金乡阳辽村丁村(现南丹县南忠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义安省是具有丰富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土地。
陈国焕出生并成长于奴隶制国家,亲眼目睹了殖民和封建制度统治、压迫和剥削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从小就培养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 |
陈国焕同志 |
学生时代,陈国焕积极响应福越协会的号召,参加乂安学生和人民要求法国殖民者废除潘佩珠死刑的斗争(1925年),参加潘周桢的追悼会(1926年),反对法国殖民者抵制何辉塔教师的斗争。
1930年,陈国焕加入了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反帝学生组织。他受阳辽村党支部的委托,负责散发传单、担任联络员,并积极参与公社数千名农民的集会和示威活动,包围并摧毁了南丹县公所、酒厂和监狱,释放了政治犯。
陈国焕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后,决定离开家人,到老挝塔凯省博能铅矿当苦力,一方面谋生,另一方面也想有机会与工人阶级接触,锻炼自己。
在这里,陈国焕受党组织委派,负责宣传动员工人,并迅速从一名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者。1934年3月,陈国焕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
1934年底,他被法国秘密警察逮捕,被判处8个月监禁和5年流放。刑满释放后,他被软禁在河静省。1936年,陈国焕逃往河内参加民主阵线运动,当时在河内为党的多家公开报纸工作。
1937年至1939年,遵照党的指示,陈国焕转入秘密活动,加入河内市委常委,先后任副书记、书记。由于遭到敌人追捕,1940年5月,他被允许离开河内,到《解放报》印刷厂工作,直接在石版上进行反写。
在新的地点,他继续指导由陈辉廖、武元甲、陶维祺同志创办的《解放报》的印发工作。为了适应新时期党的宣传工作,我党将《解放报》更名为《解放旗帜》。陈国焕同志在通讯社工作一段时间后,被调任北岐省委交通站站长,兼任北宁、北江两省革命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
1941年初,他第二次被法国殖民者逮捕,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并在河内火炉监狱软禁20年,后被流放到山罗监狱。
在这里,他参与了监狱党支部的活动,并于1944年被选为监狱党支部书记。日本发动反法政变(1945年3月9日)后,陈国焕巧妙说服狱警释放200名政治犯,安全撤回党的行动区,为1945年八月革命补充干部队伍作出了贡献。
![]() |
陈国焕部长在前往南部战场执行作战任务前视察了警察部队。 |
出狱后,他被中央任命为北方区委书记。1946年12月,他被任命为中央驻河内特使。1947年,他被任命为第二区联党委书记。1948年3月,他被任命为第十区联党委书记。1949年,他被任命为河内特区党委书记。1951年,在越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1952年8月19日,他被中央任命负责公安工作。1952年9月6日,胡志明主席签署命令,任命他为越南公安局局长。1953年2月,他任公安部副部长,后任公安部部长(后改称内务部,直至1980年)。
自1954年起,他还兼任河内市委书记,直接组织夺取首都,并将政府和中央委员会从越北抵抗根据地迁往河内。
![]() |
陈国焕同志和阮友诗律师亲切会见了出席南方保安部队英雄表彰大会的代表。 |
1960年,在越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并被中央委员会选举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72年,他被任命为政治局正式委员。1976年,在越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并被中央委员会选举为政治局委员。他曾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1年至1984年,他参加中央军事委员会。1980年底,他被中央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在越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再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央群众动员委员会主任。
他曾任第二至第七届国会代表。因其对革命事业的杰出贡献,他荣获多项勋章和奖章,其中包括党和国家最高荣誉的金星勋章。1986年9月初,因年老体弱,他在河内逝世,享年70岁。
N.Khoa(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