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品种ND1成功培育

February 24, 2014 16:04

(Baonghean)-南丹大豆与兴安省的Ban大豆和河西省的Cu Da大豆一样,都是著名的美味大豆品种。然而,由于种植时间过长,且缺乏选择性恢复,南丹大豆品种出现退化,多种病虫害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在南丹地区恢复这一珍贵的大豆品种,义安省科技厅与南丹省农业推广站合作,开展了“南丹大豆品种恢复”项目,培育出优质品种ND1。

Làm tương tại hộ gia đình ông Phạm Hải Đường - khối trưởng làng nghề tương Phan Bội Châu.
潘佩珠酱油村村长范海阳先生的家中制作酱油。

南丹县农业推广站站长胡公贵表示:“项目实施前,全县本地大豆品种种植面积约20公顷,单产不足30公斤/亩,仅能满足手工艺村约20%的原料需求。经过三年在南泰乡和雄仙乡开展‘恢复南丹大豆品种’示范工程,雄仙乡已保留了25个超级原系,并在南新、南上、雄仙和春林4个乡大规模种植了20多公顷ND1大豆品种,平均单产达到40公斤/亩,超过预期单产30公斤/亩,创造了南丹大豆原品种。经过3个生产季,共收集到98公斤超原种大豆种子,服务于2014年二期项目的实施,规模为40公顷商品品种。

项目成功实施后,由于生产原料来源稳定,传统产品质量提高,2013年底,南丹县组织了30多家专业酱油生产户参加优秀酱油生产工艺大赛。通过资格赛,基地选拔出4家酱油生产户参加比赛,每户以项目二期ND1大豆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生产80升酱油。标准是产品必须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装瓶后必须有均匀的三层,其中大豆固体部分呈美丽的褐色,酱油品质香甜。

除了大豆、糯米、净盐和确保卫生的净水等原料外,绝不使用任何其他副产品。潘佩珠酱油工艺村村长兼村长范海阳先生说:“我家每年生产大约1万升酱油,但主要采用杂交豆类品种。现在有了本地豆类品种,加工质量大大提高。这次比赛不仅肯定了传统豆类品种的品质,也帮助工匠们积累了生产经验。用本地豆类品种ND1酿造的酱油,虽然翅片较薄,但更香、更甜,色泽也更漂亮。”

经过严格的化学测试和对ND1大豆品种生产的酱油与其他杂交豆类品种的比较评估,评审团(包括来自科技部、质量计量管理部的专家、荣大学化学系的代表以及一些消费南丹酱油产品的餐馆老板)将一等奖授予了梅黑德街区的阮氏翠女士家;二等奖授予了南丹镇潘佩珠街区的范海阳先生家。这些家庭忠于传统的酱油酿造方式,采用本地大豆品种,在从原料选择到产品加工的整个过程中,实施了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且复杂的生产流程。通过比赛,该项目的ND1大豆品种证明了其卓越的品质,其结合了多种自然因素所结晶的“黄金法则”以及工匠们丰富的加工经验……

根据计划,南丹将于2014年春季将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到40公顷,覆盖南禄、文田、春化、鸿隆、南新、南上、雄仙和春林8个乡,为手工艺村提供充足的原料,年产量达60万升以上,销往国内外市场。该项目的成果对于打造传统酱油产业的原始原料产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南丹自有品牌的持续发展,为这一久负盛名的传统产品创造竞争力。

玉英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大豆品种ND1成功培育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