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海扫帚村解决困难
(Baonghean.vn)-近年来,义丹乡和海村引进并发展了扫帚制作行业,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他们把扫帚制作从副业变成了主要收入来源,不仅能维持家庭生活开销,还能致富。
和海村扫帚制作村(义丹县义海社和海村)于1967年开始形成。当时,这里的居民大多来自平原,定居于此。由于耕地少,人们的生活极其困难。看到山林周围生长的扫帚无人采摘,人们立即把它们带回来制作扫帚出售。最初只有几户人家做,但由于经济效益好,全村几十户人家互相学习,形成了一门职业。至今,和海村124户人家中有98户人家参加了手工艺村。2007年,和海村扫帚制作村被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省级手工艺村。到目前为止,这也是义丹县唯一的省级手工艺村。
范文桢先生一家是坚持编织这个职业的家庭之一,自从加入手工艺村以来,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真正的改变。他们家只有一亩地,一年只需一个月就能种两季水稻。其余时间,夫妻俩和孩子们就待在家里编织扫帚赚取额外收入。凭借着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家每月能挣到1800万越南盾。扣除材料费后,他们家还有600万越南盾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和供4个孩子上学。范文桢先生说:“这个职业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家里的孩子们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帮父母干活。”每天,他们家要编织35把扫帚,每5天我就把这些扫帚运到邻近演州县、琼吕县以及整个清化省的摊位和代理商那里进口。
每年,范文桢先生家靠制作扫帚可赚取7000多万越南盾。
和郑家一样,范文图一家也因为织扫帚生意而生活得更好。他们家只有300平方米的稻田,仅够养活夫妻俩和三个孩子。但多亏了织扫帚生意,他们家从村里的贫困户一跃成为小康户。每天,一家五口辛勤地织扫帚,直到晚上9点才休息。 “这份工作不难,只要勤劳肯干,收入就稳定。一年下来,除了收获季节和原材料匮乏的时候,我们家大概工作9个月。每月收入大概在600万越南盾左右。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家会从贵州省和桂风县买原材料,晒干后存放在仓库里,等下雨天再做。但如果雨水太多,扫帚就干不掉,就会发霉,导致产品贬值或难以出售。”图亚特说。
和海村扫帚编织村每年生产约1.5万把扫帚。许多家庭原本贫困,但通过这门手艺,他们摆脱了贫困,有能力盖房子、购买生活用品,并供孩子上学。和海村书记兼村长阮功竹说:由于扫帚编织工艺,和海村近10年来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没有这门手艺,该村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会陷入贫困。2011年,国家投资20多亿越南盾,用于修建道路,为村里的家庭提供生产和贸易服务。但这里的人缺少的是资金。有资金的家庭会购买原材料,以备不时之需。但其他家庭不会经营,不得不向其他家庭借原材料,卖掉产品后再偿还,这使得家庭收入有所减少。
尽管被认定为省级手工艺村已有六年,但该手工艺村仍处于独立运营状态。目前,该手工艺村尚未成立正式的手工艺村管理委员会。这给手工艺村的管理、获取国家扶持政策、寻找和交易市场等方面带来了困难。手工艺村的发展不同步,缺乏规划,缺乏长远指导。临时手工艺村管理委员会主任范文豪先生表示:“未能成立正式的手工艺村管理委员会给生产户带来了诸多困难。目前,手工艺村的农户没有组织机构来支持他们,也无法获得优惠的政策资金来源。生产户尚未建立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联系。”
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召开代表大会,选出热爱手工艺的农户加入管理委员会,代表手工艺村争取国家优惠资金,开拓市场。只有这样,和海县扫帚手工艺村才能持续发展,为人民带来富裕生活。
范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