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对大米的看法
改变人们对水稻的看法,转变作物结构,是对水稻负责任的态度。
近日,越南总理阮晋勇与湄公河三角洲各省市共同商讨了消除该国最重要粮仓所面临困难的措施。
这表明,水稻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管理亟需进行根本性变革。现在正是农业部门反思自身、合理重新规划畜牧业和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稳定数千万农民生活的时候。
二十多年前,湄公河三角洲从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通过机制的变革,成为全国主要的稻米产区,保障了全国的粮食供应。随后,我们从自给自足逐步发展成为大米出口国,去年的产量超过700万吨。这的确是一项令人骄傲的成就。
![]() |
| 插图照片 |
然而,大米出口形势刚好有利时,许多专家就表达了担忧,因为出口量大但经济价值不高。这无疑是一个必要的警示。如今,大米出口困难,农民无法获得预期收益,这一点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政府再次决定临时收购100万吨大米,以防止大米价格跌至过低水平。然而,专家指出,临时囤积大米只是权宜之计,只能使用一次,之后必须制定更长远、更根本的大米生产、加工和出口战略。
事实上,我们每年都会采购和储存大米,但这只能防止大米价格大幅下跌,却无法进一步推高大米价格。越南大米正面临来自该地区其他国家大米日益激烈的竞争。换句话说,我们的生产并不依赖市场需求。
相反,我们应该了解世界市场的需求,然后将生产目标分配给那些稻米品质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以提高稻米的竞争力。然而,农民们仍然种植一些出口价值低的低品质稻米品种。允许稻农获得产品成本30%的利润这一政策似乎不太现实。
农业专家认为,我们需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与其把钱给企业,不如利用这些合作社直接“发放”资金给农民用于短期储存。农民可以用这些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并再投资于新的作物生产,等待稻米价格上涨;按照合作社模式重组生产,运用现代科技,生产出大量农产品,满足出口市场的需求。而大田合作社模式值得推广。
另一个悖论是,虽然该国每年出口超过 700 万吨大米,收入约 30 亿美元,但我们也必须花费同样多的外汇来进口动物饲料和原材料。
如果将玉米、大豆和小麦的进口也计算在内,这一数字超过40亿美元。饲料成本占畜产品成本结构的70%。该国每年消耗约1250万吨饲料,其中72%需要进口。这意味着畜牧养殖户主要为外国公司进行加工。
这一现实要求我们改变对水稻的看法。我们有理由为我国的水稻出口成就感到自豪,同时,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们决心保留380万公顷稻田也是完全合理的。
但保留稻田并不意味着所有土地都必须种植水稻,从而错失发展其他更有价值的作物和畜牧业(例如玉米、大豆、水产品和牲畜)的机会。如果将低效土地改造成玉米、大豆和牧草的种植地,我们每年就不必花费30亿至40亿美元用于动物饲料,全国700多万头水牛和奶牛也不会缺饲料,越南牛肉也不必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牛肉竞争。
让农民拥有自主决定土地用途的权利。我们不能强迫农民种植水稻,如果种植水稻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改变对水稻的固有观念,大胆地调整作物和牲畜结构,合理地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代之以其他作物,这是一种看待水稻的方式,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对水稻、对越南稻米负责任的行动!
据VOV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