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侨大师及其修复阮氏庙的热情
(Baonghean) - 参观位于兴林乡(Hung Nguyen)的阮标庙,听2村村民讲述阮标的众多故事,其中一段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阮标的舍利和安国君一样,都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是人们世世代代朝拜、焚香祈福的地方。如今,安国寺已不复存在。如果没有阮标先生,阮标的舍利也很难存在。”
来到乔大师家,他的妻子告诉他:他去荣市为阮标寺立碑了。“他对阮标寺非常热爱,两年来一直辛勤工作,风雨无阻地守在寺庙里,”她说。她约他到林江边的一家咖啡馆见面。
八月暖阳下,阮文翘先生回忆道:“阮标庙和我们的童年息息相关。过去,庙里的宗教文化活动非常活跃,但也有一段时间被废弃了。2007年左右,庙宇一度濒临倒塌。作为祖国的孩子,庙顶的每一块瓦片、每一根柱子、每一道曲线,都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
阮侨大师参观修复后的阮宝庙遗迹。
我不忍心看着家乡的痕迹、自豪感和传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决心找到修复这处遗迹的方法。我与前雄原县教育厅厅长范孟强先生、第一村村长邓泰英先生、第一村村长阮文恕先生……商议成立修复委员会。
首先,我们收集文献,研究寺庙的法令和牌位。我懂一点中文,所以研究很顺利。”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奔波,辗转于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所,阮高桥大师和修复委员会的“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并取得了以下成果:阮标去世后,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也为了感谢正王阮标的英灵,人们在距离安国寺约1公里的林清山上修建了一座阮标庙。最初,这座庙只是一座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小庙。直到后黎朝,才开始用砖瓦和实木建造。维新七年(1913年),庙内建有一座神殿和两座后宫。除了祭祀阮标之外,庙里还祭祀着罗山(德寿)人潘国和,他于1535年在黎长宗统治下考中状元,后在一次战争中阵亡。 1557 年加入 Mac 军队。
文物修复方案得到各级政府批准后,修复委员会派员前往河内、胡志明市等地,动员兴林、兴原两家子弟携手捐资,捐建功德。王乔老师及其家人是捐建功德的先锋。
两年来,在约2亿越南盾的捐款支持下,阮高侨大师和修复委员会成员坚守着这座遗迹,努力寻找修复破损之处的方法。修复委员会的原则是尽最大努力恢复原貌,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就必须重建。寺庙的瓦片屋顶几乎已损坏,旧瓦片已不再生产,也不宜用新瓦片覆盖。阮高侨大师走访了那些拥有不再使用的旧瓦片的家庭和家族,寻求购买或交换,并索回了7000多块瓦片,足够重新修缮整个礼拜殿和后宫的屋顶。寺庙前的两根花柱已经倾斜,许多人建议拆除重建,但阮高侨大师和修复委员会决心找到修复它们的方法。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阮高桥师傅想出了一个办法,用设备把两根花柱吊拉回原位。施工现场泥泞不堪,工人们非常着急,只同意了一个条件:阮高桥师傅必须亲自指挥,因为他们相信阮高桥师傅拥有特殊的灵力,只有他亲自在场,花柱的吊拉才能顺利完成。吊拉过程确实安全无虞,两根花柱和正面墙壁都恢复了原貌,令所有人惊喜不已。后来,在修复安河乡阮高桥庙遗址时,德寿县的官员们也来拜见阮高桥师傅,请教修复花柱的方法。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阮贵基先生和修复委员会成员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阮标庙于200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庙内约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保留着古井一口、三门门、两堵古墙、两头大象、两座纸扎屋、一座神殿和两座供奉阮标和潘国和牌位的后宫。神殿前悬挂着一块“保国保民”的匾额和两句对联:“圣地铸就圣地,安越颂扬忠臣”。左边是越南中光国王送阮彪出使的诗,右边是阮彪自己的《吃人头宴》诗。
谈起阮文侨先生,兴林乡及周边地区的家长和学生都自豪地说道:阮文侨先生任校长的阮文侨中学是兴原县的先进学校。学校连续四年位居县级教学质量前三名。学校在县级各类比赛中也涌现出许多优秀学生。2010-2011学年,学校有1名国家级三好学生。2012-2013学年,有2名学生在省级文化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中许多人考入了潘佩珠高级中学。特别是,阮文侨先生连续四年被评为基层竞赛战士。
告别乔老师,沿着林江边42米高的坚固堤坝,厚厚地堆积着来自西义安地区数百条溪流的冲积土,这些水流滋养着玉米地和绿油油的稻田,我不禁想到老师肩负着为子孙后代永远守护和珍惜祖国每一滴灵魂的使命……
陈光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