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制度创新:发展的新基础

Nguyen Van Dang 博士(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 DNUM_AIZAIZCACF 08:01

不久前,越共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一系列内容,包括对近年来重要决议的讨论、评论和评估,这些决议与完善我国制度条件的进程息息相关。因此,会议的重要结论之一是,继续以从“管理”思维向“发展创造”思维转变的精神,创新制度。

thechekientao.png

阮文丹博士• 2025 年 6 月 8 日

不久前,越共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一系列内容,包括对近年来重要决议的讨论、评论和评估,这些决议与完善我国制度条件的进程息息相关。因此,会议的重要结论之一是,继续以从“管理”思维向“发展创造”思维转变的精神,创新制度。

thechekientao-tit1.png

审议中的决议包括越共十三届中央委员会2022年6月16日关于继续创新和完善体制政策、提高土地管理使用效力和效率的第18-NQ/TW号决议;越共十三届中央委员会2022年11月9日关于继续建设和完善新时期越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第27-NQ/TW号决议;越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2017年10月25日关于继续创新和改组政治体系机构的第18-NQ/TW号决议。

在讨论制度时,研究者通常将其分为两类:正式制度(成文的)和非正式制度(非成文的)。自1989年以来,“新制度主义”研究方法的两位杰出代表詹姆斯·G·马奇和约翰·P·奥尔森将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一套相对稳定的规则和有组织的实践,它们嵌入意义和资源的结构中,这些结构对个体变化的反应较少,而对个体期望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则相当稳定。”

Toàn cảnh Hội nghị lần thứ 12, Ban Chấp hành Trung ương Đảng khóa XIII.
越共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全景。图片来源:VGP

事实上,在考察一个国家的正式制度框架时,人们往往关注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织体系(机构)、运作程序和原则体系、规范个人、组织行为以及不同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标准体系。制度框架的主要功能在于塑造和规范个人、组织的行为以及政治、行政、经济和社会关系。

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完善、现代、强大的制度框架不仅能够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社会关系和国家管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还能激发社会力量的活力和创造力。正因如此,良好的制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还能保护和培育国家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

thechekientao-tit2.png

关于上述体制框架相关决议的落实情况,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评估认为,我们已初步取得积极成果。具体而言,“法律体系已相对同步、公开、透明、可及,基本规范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安全以及融入国际社会奠定了法律基础”。

十八号决议关于土地管理和利用的观点和政策“已同步及时地制度化和实施,并在实践中初步证明是正确和适当的,为解放土地资源、满足国家发展要求做出了贡献”。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关于精简政治体制组织机构的第18号决议,在34个省市、3321个乡、坊和经济特区建立了两级地方政府。初步结果表明,“机构基本运转良好,没有出现重大问题,干部和公务员初步适应;办事流程比较顺畅,公共服务得到较快解决;群众表示满意,并希望新的模式更加有效”。

Một góc thành phố Hà Nội Ảnh Tư liệu
河内市一角。图片库

展望未来,十二大也客观评估了我国制度创新进程中的不足和局限性。其中,突出表现为“一些领域的立法思维仍然偏向管理,限制了创新、释放资源、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关于土地制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降低了国家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没有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

可见,上述缺陷体现了传统国家管理思维的局限性。传统国家管理思维强调政府的核心作用,并主要通过制度体系来监督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当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经营活动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时,这种古典思维和管理模式将日益显露出其不适应社会发展水平的弊端。

thechekientao-tit3.png

自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011年)以来,体制改革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突破之一。尽管近十年来,我国体制改革进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阶段性成果,但在最近的几次中央会议上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体制和法律体系仍然被认为是“瓶颈中的瓶颈”;“立法思维仍然重管理轻发展创造;流程和程序仍然存在缺陷”。

Thechekientao copy
照片档案

当今世界,制度被视为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换言之,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就不能维持一个不完善、甚至与现代社会生活现实不符的制度框架。

因此,刚刚召开的十二大继续肯定了我国体制创新和完善过程的指导观点,即“坚决从‘管理’思维转向‘发展创造’思维”。可见,党强调“发展创造”的要求,就是确定了必须把国家发展,而不是国家管理,摆在中心位置,必须把它作为我国体制改革过程的归宿。

这意味着,所有制度的增减都必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家所有资源,动员所有社会力量,形成服务国家发展的合力。我们相信,在十二大精神和极具现代意义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消除体制瓶颈的进程将强劲推进,并在不久的将来产生显著变化和积极影响。

tacgiasuyngam-nguyenvandang.png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制度创新:发展的新基础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