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真实人物
(Baonghean) - Bim今天放学回家,委屈地跑来跟我说:“Bim因为吃了学校门口摊贩的面包,肚子疼。你得马上给卫生部长发短信,让他好好教训一下那个卖不安全食品的摊贩!”我又好笑又惊讶,回复道:
- 你怎么会有部长的电话号码并发短信告诉 Bim?
- 你去他的facebook发信息,昨天邻居Bon也“借”了他姐姐的facebook告诉部长,因为医生打针太疼了!
我愣住了,部长也有脸书?在脸书上搜索了一会儿,我找到了这位卫生部长。我兴奋地打开脸书,浏览了一系列与卫生部门相关的信息和公告,还了解到部长也通过他的个人脸书邮箱接收并回复人们发来的信息。这可真是个新奇的沟通方式!
其实我对国际新闻也有点兴趣,所以对外国政客在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络上拥有个人页面的情况并不太陌生,有些外文文章甚至会引用政客在社交网络上的状态更新。这些状态更新可以是个人对某个公众感兴趣的议题或事件的想法和看法,但有时也是他们所在机构或组织的政策和观点的信息渠道。一方面,这使得信息传播广泛、迅速,对舆论产生很大影响。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媒体环境,政治与利益紧密相连,集体的地位与个人的观点和资质紧密联系、相互交织。
近期,信息传媒部副部长张明俊确认,所有冠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字的社交网站均为虚假信息(卫生部长的情况除外)。事实上,领导人本人也会使用社交网站,但目的仅仅是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绝无任何其他目的。这意味着,无论其职位或头衔如何,访问社交网站时,他们与其他用户一样,都只是维护个人身份。在信息真实性和用户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个有意义的警示。
最近,我的很多朋友都在抱怨Facebook的新规,要求用户使用真实姓名。对于喜欢通过昵称和搞笑名字来展现个性和自我的年轻人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改变。然而,如果你只是把社交网络看作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想法、观点或个性的地方,请记住,这个环境是虚拟的,但它的力量、传播能力以及对社区的影响却是真实存在的。例如,在Facebook上冒充他人的现象,可能只是朋友之间看似无伤大雅的玩笑,也可能是彻头彻尾的骗局,会对真实的人造成身心伤害,而不是那些我们通过个人主页认识的、有名字和几张照片的虚拟人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消除社交网络,或者更广泛地说,互联网、大众媒体等工具和环境。这些工具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潜在的危险不在于这些工具本身,而在于我们控制、操纵和使用它们的方式。
海朝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