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世界:多极世界
(Baonghean) - 个人利益是所有关系最原始的基础。正因如此,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利益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需求又取决于时间、空间、经济、历史和社会背景。历史见证了世界主要强国联盟的瓦解,也见证了对手在漫长的冷战中一步步难以想象的和解。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极磁力的世界,彼此吸引,又彼此疏离……
中国“整顿”好友名单
11月12日星期三,中美就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减缓达成了历史性协议。这不仅是中国为建设和维护地球生命做出负责任贡献的新一步,也是此前并不十分融洽的中美关系的转折点。
![]() |
普京先生的这种彬彬有礼的形象在中国当局和媒体中并不受欢迎。图片:美联社 |
或许习近平已经决定,在叙利亚等问题上与俄罗斯结盟似乎对中国并无多大益处,至少就其当前关切而言,是时候改变策略了。这是否正是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中国对巴拉克·奥巴马和弗拉基米尔·普京表现出某种“歧视性”态度的原因?一方面,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总部热情接待了这位白宫主人——这对外国领导人来说实属罕见。另一方面,普京总统为习近平主席夫人戴围巾的举动被中国媒体夸大,以至于不得不从电视画面中剪掉。
是否仅仅因为习近平主席的夫人彭丽媛是一位美艳动人的著名影星,而克里姆林宫的铁汉柔情在最受中国女性青睐的男性榜单上名列前茅,而做出一种微妙的回避?又或者,这种略显过度的反应,是两个曾经是长期盟友的大国之间关系略有降温的表现?从利益角度来看,不可否认,在俄罗斯成为西方和美国共同瞄准的目标的当下,美国的支持将比俄罗斯更有价值、更有影响力。因此,习近平这位明智的政治家选择美国而不是俄罗斯,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国内局势不稳定、与邻国的海洋岛屿争端悬而未决的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样在11月10日开幕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最初旨在“实现和平”并就钓鱼岛归属争议达成共识的目标已彻底失败。中日两国达成的协议非常矛盾……他们彼此意见不合。这意味着双方仍将坚持各自的立场,而他们最不可能做的就是试图阻止分歧演变成武力争端。两国领导人之间尴尬的握手或许无法长期保障两国关系……
伊斯兰世界两大“巨人”之间的冲突
11月10日,伊斯兰国宣布接受以“安萨尔·贝特·马格迪斯”为首的埃及圣战组织的效忠宣誓。加上11月3日利比亚圣战组织的效忠宣誓,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领土以外扩张其领土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使得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之间的对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张。
基地组织由本·拉登创立,目前由艾曼·扎瓦希里担任“总司令”,并根据地域分布,正式划分为五个分支:位于也门的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位于阿尔及利亚和萨赫勒地区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位于索马里的恰巴布组织、位于叙利亚的努斯拉阵线以及位于巴基斯坦(并扩展到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的印度次大陆基地组织。基地组织的特点是其网络结构,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维系这些环节的粘合剂正是本·拉登的宗教理念——这也是当今穆斯林世界最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
2014年6月29日,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创立了“伊斯兰国”(IS),迄今已吸引1.5万名外国伊斯兰武装分子前往叙利亚加入IS,他们不仅出于宗教原因,也看中了该组织的军事成就和丰厚的收入。随着菲律宾伊斯兰组织阿布沙耶夫和印尼圣战者组织(Moudjahidin)相继宣布支持IS,IS的影响力已蔓延至亚洲。印尼伊斯兰祈祷团(Jemaah Islamiyah)被监禁的精神领袖也公开支持IS,导致该组织内部出现分裂。即使在基地组织的摇篮——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伊斯兰运动也呼吁升起IS的旗帜。最近宣誓效忠IS的埃及圣战组织,原本是基地组织的一个分支,被认为是埃及最危险的运动之一。这对基地组织来说无疑是一盆冷水,因为继伊拉克战争之后,这个“老牌”组织正面临失去埃及基地的危险。讽刺的是,埃及是其领导人艾曼·扎瓦希里的祖国。
同样在11月10日,IS通过广播宣布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等国伊斯兰团体宣誓效忠。其中,只有来自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讯息得到证实,而来自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讯息则被怀疑是IS伪造的。尽管可以说,这对基地组织来说是一次惨痛的失败,但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基于其创始人宗教意识形态的坚实基础,基地组织在穆斯林世界仍然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迄今为止,基地组织尚未有任何主要分支向IS宣誓效忠。即使在IS“哈里发国”建立之时,其圣战战士的主要领导人也曾向扎瓦希里重申过他们的誓言。基地组织还得到了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盟友以及遍布中东各地的小型非官方分支的支持。
鉴于伊斯兰世界两大组织之间紧张的关系,许多人呼吁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和解,甚至合并,以利用基地组织过去二十年建立的信任,并推动伊斯兰国的军事成就。然而,基地组织领导人并不欣赏巴格达迪最初的选择。事实上,他于去年2月放弃了对基地组织的誓言,脱离了该组织,随后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自称“哈里发”也饱受诟病,因为本·拉登本人不敢逾越“自我神化”的界限。当然,如果伊斯兰世界两大主导力量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加深,唯一的受益者将是西方。至于中东,无论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是敌是友,这片土地都只能是血腥的战场。
G20:俄罗斯与“朋友”峰会
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会独自出席11月15日至16日在澳大利亚举行的G20峰会。他将由四艘俄罗斯海军军舰随行。2010年,他的前任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访问加州时,也曾由海军护航。然而,目前的情况截然不同。
![]() |
二十国集团峰会将于11月15日举行。图片来源:法新社 |
预计二十国集团峰会将在俄罗斯、欧洲和澳大利亚之间极度紧张的冲突背景下举行。自去年7月马航MH17客机在乌克兰空域坠毁以来,莫斯科与堪培拉的关系显著恶化。这起被西方指责为亲俄叛军所为的空难造成298人死亡,其中包括38名澳大利亚公民。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宣称:“与俄罗斯将会进行许多紧张的辩论,但我与普京先生之间的辩论将是最激烈的。” 阿博特声明的英文原文是:“我要撞到普京先生的衬衫前锋(Shirtfront)”。“Shirtfront”是澳式足球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极其激烈的碰撞,通常以肩膀撞向对手胸部为特征。因此,拥有柔道黑带的普京总统收到了澳大利亚总理毫不犹豫的宣战。
或许,普京的海军舰队是他展示武力的举动,因为俄罗斯不仅与澳大利亚存在分歧,而且与欧盟也存在分歧——欧盟许多国家都出席了此次G20峰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将于11月17日——也就是G20峰会结束后——在布鲁塞尔举行外长会议,就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做出最终决定。不难想象,对于克里姆林宫的铁杆支持者来说,这次会议不会一帆风顺,因为他将独自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
四艘海军军舰的出现是否表明俄罗斯“心存畏惧”?是的,如果我们从俄罗斯被逼入绝境、不得不诉诸武力来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的角度来看的话。但如果从俄罗斯的政治传统来看,这其实是俄罗斯在与其他国家发生争端时极为经典的策略,而且必须承认,这种方法或多或少是有效的。尽管西方和美国一直将俄罗斯描述为一个不稳定且正在衰落的国家,但俄罗斯的实力毋庸置疑。禁运不仅影响了俄罗斯,西方自身也遭受着禁运带来的“回旋镖效应”。俄罗斯尚未“崩溃”,而当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德国直言不讳地批评欧盟加强对俄禁运的决定时,欧洲内部却陷入了严重的分裂。
朴英
据《世界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