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之王》——成年后的夏天
导演乔丹·沃格特-罗伯茨的这部独立电影讲述了三个离家出走、到森林里生活的男孩的故事,让人想起了作品《荒野生存》。
《夏日之王》入围2013年圣丹斯电影节——独立电影人才发掘的摇篮。乔丹·沃格特-罗伯茨的第三部独立电影作品,预算超过百万美元,演员阵容“名不见经传”,却带来了超出观众预期的惊喜。
《夏日之王》讲述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成年故事。乔·托伊是个青少年,努力适应和应对青春期的心理问题。他无法与父亲达成共识,也无法与父亲产生共鸣。事实上,父亲的严厉和强加于人让乔多次想要离家出走。乔的朋友帕特里克很同情他——他很幸运地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在自己的家中却完全迷失了方向。
![]() |
电影《夏日之王》的海报。 |
乔和帕特里克与古怪的男孩比亚乔一起意识到:“如果可以统治,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群好朋友决定进行他们的第一次“革命”,离开家,前往森林,随心所欲地自由生活。
影片中关于成年期困境与叛逆渴望的情节,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那个同时进入文学和电影领域的真实故事——《荒野生存》。无论是《夏日之王》中一个年轻人面对光明前途却最终遭遇悲惨结局(独自死在森林)的悲伤故事,还是《夏日之王》中三个高中男生找不到家的故事,都探讨了青春在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偏见与阻隔时对自由的渴望。父母在孩子成年前的人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孩子们真正需要父母给予什么才能克服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两位导演共同提出的议题。
如果说《荒野生存》中的克里斯托弗·麦坎德利斯是年轻人在社会偏见、代沟和金钱霸权面前精神悲剧的典型代表,那么在更底层的层面上,《夏日之王》中的乔或帕特里克也同样在与父母的日常沟通中遭遇危机,面临着缺乏自由的生活。年轻的男孩们开始真正需要隐私,却仍然被父亲在浴室门口催促,被迫吃羊肉炖菜,晚上参加家庭游戏,而不是和朋友出去玩。
![]() |
影片中的三个主角——帕特里克、比亚乔和乔。 |
母亲的缺爱,加上父亲的冷漠自私,暴力倾向,让乔不止一次报警求助。在自己家中被囚禁的生活,让乔、帕特里克和他们的同龄人萌生了反抗的念头。影片开场那轻快清脆的鼓声,正是这群努力成长的年轻人,呼唤打破藩篱、自由生活的“战鼓”。
另一方面,《夏日之王》与纳特·法松和吉姆·拉什两位导演于2013年同一时间出品的《回归之路》颇为相似。两部影片都描绘了青春灿烂的夏日。那是离开校园的日子,第一份兼职,最初的感受,以及关于友谊的难忘教训……如此一来,《夏日之王》不再是一部沉重、紧张的家庭矛盾题材的电影。唯美的场景,低角度的镜头映照着灿烂的夏日天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山林与自然之中,吟唱着一首关于青春的绿歌。
![]() |
三个男孩离开森林里的家人,建了一座房子一起生活。 |
尼克·罗宾逊、加布里埃尔·巴索和莫伊塞斯·阿里亚斯都是导演信任的新人,他们演绎了三个主角。他们自然的演技和青春期“自然”的情感,让这三个男孩组成了一个活泼和谐的三人组。尼克·奥弗曼是一位熟悉的演员,他曾出演过《龙虎少年队》系列,这次他饰演一位严厉、脾气暴躁的父亲,正为青春期儿子的种种问题而苦苦挣扎。影片中,父母们对这个角色既感到愤慨,又感同身受。
电影的主题曲《青春》也广为流传,是一首关于青春及其对自由渴望的优美歌曲。《夏日之王》的起点与《荒野生存》相同,都是对成年生活的不满,但最终男孩们在旅程的终点找到了亲情和友情的意义,最终“安全着陆”,并获得了更美好的结局。
“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生活?”这句老生常谈依然像鼓点一样回响,每个夏天都在青春的胸中激荡。但成年之后,这些问题的认知和解决方式会有所不同。因此,这部电影将会令人难忘,而不会像《荒野生存》中麦坎德利斯的悲惨故事那样令人难以忘怀、痛苦不堪。
* 电影预告片《夏日之王》 |
* 配乐歌曲:《青春》 |
据VNE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