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动物中又新增两种猿类
3 月 26 日,科学家采取了罕见的举措,将两种现存的鼠狐猴加入灵长类动物名单。
Microcebus marohita 狐猴(来源:法新社)
这一决定使得鼠狐猴(一种夜行性树栖动物,体重与一个大苹果差不多)的总数达到 20 只。
但科学家警告说,名单上新增的两个物种中有一个面临灭绝的危险。
灵长类动物是高度进化的哺乳动物家族,包括人类、大猩猩和猴子,已被广泛研究。将现存物种添加到灵长类动物名单中实属罕见。
美国、德国和马达加斯加的生物学家通过比较DNA基因数据、体重和体长、头骨、牙齿大小以及毛色,宣布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Microcebus marohita和Microcebus tanosi是不同的灵长类物种。
M. marohita体长约13.5厘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鼠狐猴,连同毛茸茸的尾巴在内,体长28厘米,体重78克。
研究小组在《国际灵长类动物学杂志》上报告称,这只棕色的动物后腿很大,但耳朵很小,它的名字取自于发现它的马达加斯加东部的马罗希塔森林。
它的近亲 M. tanosi 对于鼠狐猴来说也相当大,从鼻子到尾巴长 27 厘米,重 51.5 克。
M. tanosi 是在马达加斯加东南部的阿诺西地区发现的,它有红色的头部、棕色的皮毛、浅色的腹部,脊柱上有一条不同颜色的皮毛条纹。
这些动物于2003年和2007年被发现,但经过数年时间才确定它们是一个新物种。它们看起来与其他鼠狐猴非常相似。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警告称,自10年前在马罗希托森林发现与其同名的鼠狐猴以来,马罗希托森林已支离破碎,遭到破坏。他们表示,马罗希托森林的狐猴正面临栖息地破坏的威胁,其数量正在减少。
研究团队希望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将 M. marohita 添加到其濒危动物红色名录中,并表示 M. tanosi 也面临灭绝的危险。
“迫切需要进行实地研究和区域调查,至少确定长臂猿的地理区域和这些生物的种群状况,以便实施适当的保护措施。”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表示,马达加斯加的狐猴是地球上最受威胁的动物之一。
砍伐森林和偷猎是马达加斯加狐猴生存的主要威胁,该国自2009年政变以来一直深陷政治动荡。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该国在过去20年里已经失去了1100万公顷的森林。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马达加斯加北部最稀有的狐猴物种已减少到 19 只。
由于马达加斯加地理位置偏僻,岛上所有灵长类动物均为特有物种。90%的植物以及80%的两栖爬行动物也属于特有物种。岛上仍在不断发现新物种,过去十年间新发现的狐猴物种数量增加了两倍多。
据(越南+)-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