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爱民歌民谣
(Baonghean)“路过义安,请到道宽来听听这浩瀚深邃的歌声吧,路过义安,请到道宽来听听这铿锵有力的歌声吧,亲爱的祖国,请你来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吧……”我们刚走到小巷,那清脆悦耳的歌声就从大明中学(安城校区)8A班学生阮氏月的小屋里传来。
阮家的入口令人印象深刻:一边是荷花池,一边是鱼塘——或许正是这宁静的景象孕育了她热爱民歌的灵魂。顺着歌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女孩洗衣服,全神贯注地唱歌,丝毫没有注意到有客人来访。2014年义静蔚坝省级高中生民歌演唱比赛开幕之夜,阮那流畅的歌声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阮的美妙歌喉遗传自祖父阮福清(70岁)。阮福清曾是富贵村250工坊艺术团的成员。他从小就热爱唱歌,积极参与村里的文艺活动。他收集了许多家乡的民歌,例如:《薇农上》、《胡地杨》、《合权》……他每天都用熟悉的民歌为阮唱摇篮曲。就这样,民歌的源泉逐渐深入阮的灵魂,燃起了阮对民歌的热情。就这样,阮的祖父收集了《薇》和《庵》等民歌,并传给了阮,希望他的后代能够继续传承和保护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阮氏月(中)在2014年义静民歌节上表演。 |
义静民歌演唱项目被引入中小学课程后,阮对民歌的热爱得到了进一步的滋养。大明中学的音乐老师阮氏翠老师通过音乐课发现了阮氏翠拥有一副好嗓子和良好的音乐理解力。在翠老师的乐理知识以及民歌中歌词的加重和释放技巧的帮助下,阮氏翠在演唱每一首民歌时都展现出十足的热情,成绩斐然。从那时起,阮氏翠就成为了班级和学校的艺术核心,经常参加学校、教育部门和县级的文艺演出。
水老师说:“阮同学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文化艺术活动。她热爱唱歌,尤其喜欢义静民歌。在表演队的排练中,她的热情感染了整个团队,使团队的排练更加精彩有效。练习维语或桑语时,她非常专注,反复练习加词、根据节奏发音的技巧,直到满意为止。演唱时,她全身心投入,使歌词更加柔和流畅,对听众极具感染力。”
而付出总会有回报。“听着摇篮曲,我走万里路才知道,父恩母恩师恩,像海天一样广阔,像山一样高峻……”,2014年义静省级维淡民歌比赛当阮玉玲演唱了洪吕的《父恩母恩师恩》中关于孝道和学业的流畅歌词时,现场掌声雷动。阮玉玲拥有天赋的嗓音,加上刻苦练习,在比赛的舞台灯光下,她以精准的颤音技巧演唱了维淡民歌中难度极高的《山歌》,令评委和观众赞叹不已。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首《山歌》参赛时?阮说:“因为这首《山歌》对我们这一代学生意义非凡。《山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父母和老师的无限感激,也教会我们如何做个好孩子、好学生,不辜负祖父母、父母和老师的期望。”或许,阮对义静民歌的热爱与热情日益浓厚,不仅仅是因为旋律的柔美流畅,更因为她深刻地理解了祖先们在每一句歌词、每一首维语调中想要传达的寓意。
为了在家人的支持下追求自己的热情,阮氏月懂得如何安排练习时间,同时又不影响文化学习。因此,阮氏月不仅歌唱得好,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还连续多年获得学校优秀学生称号,并在文学和英语科目中荣获区级优秀学生称号。
在最近的全省民歌比赛中,阮氏青获得了最佳表演A奖和最佳个人A奖,这充分证明了她对家乡民歌的热爱和辛勤付出。而她被省文化艺术学院特批入学,也让她有机会继续热爱唱歌。
傍晚的黑暗中与阮告别,那首柔和的民歌却仿佛要将人紧紧抓住,依然在我们心中回荡:“呼呼呼,路过义安,请到呼呼呼/聆听浩瀚隽永的维歌/呼呼呼,挚爱的祖国邀您一起游玩,呼呼呼……”我更加喜爱和珍惜家乡的民歌和民谣。
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