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对中国科技公司关闭。
在与美国间谍指控抗争两年后,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表示,该公司已正式退出美国市场。
![]() |
华为退出美国市场
任正非在接受《回声报》采访时表示,中国领先的电信设备公司华为将退出美国市场。华为在美国的危机根源在于任正非先生的背景。在创立华为之前,任正非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官。另一方面,这件事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时面临的营销难题。
过去两年里,包括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在内的美国政界人士指责华为为中国政府从事间谍活动。
Nham先生向《回声报》解释说:“如果华为阻碍中美关系,我们将退出美国市场。”
华为否认所有间谍指控,白宫也宣布华为无罪,因为他们未能找到该公司对美国进行间谍活动的证据。
中国企业出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人们对华为的怀疑很大程度上与任正非先生的过往经历有关。但中国科技公司也面临着公众的怀疑。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疑虑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需要了解一家公司是否与中国政府有关联。每当一家中国公司向美国出口产品时,美国人都会质疑:“这产品里是否藏有间谍软件?”或者“我的数据会被中国政府读取吗?”
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也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腾讯近期成为Snapchat的主要投资者,而Snapchat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也以腾讯为榜样。此前,腾讯旗下的免费通讯应用微信在进军海外市场时也遭遇了诸多困难。
微信最大的媒体危机之一是该应用被发现屏蔽了一些中国政府认为“敏感”的词语。腾讯强烈辩称这是“技术故障”,并否认公司是在中国政府的指示下审查词语。在越南,读者应该还记得微信地图上显示的“牛舌线”丑闻——这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主权。
微信不仅在美国和越南面临抵制,尤其是在与中国政府关系不友好的地区。在台湾,主要反对党民进党的领导人警告称,该应用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印度情报机构也提议禁用微信,因为他们怀疑该应用是中国的间谍工具。
中国人更注重个人形象。
由于这些困难,规模较小的中国科技公司在进入新市场时非常谨慎,以避免像华为或腾讯那样遭遇严重问题。
中国领先的手机制造商小米正谨慎应对针对其的安全指控,因为该公司在进军全球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小米在中国市场表现出色,甚至在成立仅三年后的第二季度就超越了苹果的市场份额。但直到谷歌安卓副总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加入小米后,小米才开始引起美国人的关注。
巴拉的任务是负责小米的国际业务,他试图帮助小米实现其他中国手机公司从未实现的目标:获得与苹果、三星或索尼等竞争对手比肩的品牌知名度。事实上,华为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苹果和三星,但其市场份额仅为5%,远远落后于这两家竞争对手,并且紧随其后的是其他几家公司。
在中国,小米的成功部分归功于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的明星效应。但在美国媒体眼中,雷军被视为中国版的史蒂夫·乔布斯。而雷军也从未否认过这种比较。“苹果并不真正关心用户想要什么。他们只是想象用户想要什么。”雷军曾对CNN表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更愿意创新,不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商。例如,腾讯-Zynga的商业模式正被应用于Snapchat(Zynga自2011年发布Cityville中国版以来就一直与腾讯合作)。
Glow 联合创始人 Mike Huang 表示,他的公司不再将中国视为一个巨大的外包工厂。
“中国工程师非常优秀。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更多经验来突破思维定式。但这种情况也正在迅速改善。”
尽管有这样的评价,中国科技公司仍然面临着来自世界的诸多质疑。尤其是在各国政府日益重视电子战,以及中国与许多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边界争端的背景下,这种质疑尤为强烈。
根据PLX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