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适应自然灾害

兰安 October 6, 2025 07:01

10号台风和八木台风表明,越南不能再抱持“灾后救济”的心态,而必须从法律、规划、基础设施到金融机制和技术等方面转向“积极适应”。

10号台风造成严重后果:66人死亡或失踪,164人受伤,349栋房屋倒塌,超过17.2万栋房屋受损,近1500所学校和145家医疗机构被毁。近8800根电线杆倒塌,导致270万用户断电,估计损失达158640亿越南盾。

去年同期,台风“八木”造成严重破坏:约344人死亡或失踪,近2000人受伤,近28.2万间房屋屋顶被掀翻,11.2万间房屋被严重淹没,超过28.4万公顷稻田和农作物受损,经济损失总计超过81万亿越南盾。

最近两次重大风暴表明,自然灾害日益极端,对沿海平原到山区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从洪水和山体滑坡到干旱和海水入侵。

数十万间铁皮屋顶、木柱支撑的农村房屋无法抵御这场风暴。原本就脆弱的电网、电信系统和灌溉系统也极易崩溃。一场风暴就足以扰乱数百万家庭的生计。

Bao so 10.jpg
一场重大自然灾害就能抹去数月甚至数年的心血。图片:Le Duong

世界银行估计,仅在2020年,气候变化就导致越南损失了3.2%的GDP。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适应措施,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上升至GDP的12%至14.5%。对于目前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的越南来说,这样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受灾最严重的是贫困家庭、小农户、山区少数民族和沿海社区。他们失去了家园、土地和生计,如果没有援助,几乎不可能恢复元气。能够获得援助和无法获得援助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

自然灾害暴露了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缺陷。许多堤坝、水库和防海水入侵闸门已经老化破损,其设计不再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农村房屋缺乏建筑标准,而城市地区只需几场暴雨就会发生洪水。

灾害风险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居民居住规划仍然允许人们居住在低洼地区、河岸和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区。财政应对机制主要依赖储备预算和呼吁社会援助,这种模式不可持续。预警系统仍然有限,导致许多地方的人们来不及采取预防措施。

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大规模城市化、资源过度开发、森林砍伐——正在削弱环境的自我保护能力。当气候变化与这些干预措施叠加时,破坏性后果会进一步加剧。

越南总理范明征在10月3日的一次线上会议上强调:“10号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多方面、多层次,严重影响了生产和人民生活。基础设施普遍匮乏薄弱,许多项目长期以来未能满足自然灾害应对的要求。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继续完善制度,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这一声明表明,关键任务不仅是从风暴中恢复过来,还要从根本上改革制度和改变方法:规划、建设标准、金融机制​​和管理权力下放。

短期——紧急应对。10号台风过后,政府制定了9项紧急任务:救援受灾民众、修复受损房屋、重建学校、恢复电力、供水和通信。时间非常紧迫:10月15日前完成学校和医疗站的修复工作;12月15日前完成倒塌房屋的重建。关键不仅在于进度,还在于工程质量,以避免“应对风暴后再次失败”的局面。

中期目标——增强抵御能力。需要制定全面的气候适应基础设施计划:加固堤坝、水库、灌溉系统和电力系统。投资建设现代化、国际互联的气候数据和预警系统。住宅规划必须与风险地图挂钩,彻底杜绝让人们居住在危险区域的做法。

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改变发展模式。世界银行建议越南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增强韧性和减少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到2040年,越南需要投资约3680亿美元,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预算、私人资本和国际金融。我们不能再继续“先发展后治理”的做法,而必须将气候变化作为规划和投资的必要考量因素。

绿色经济、可再生能源、生态城市、红树林保护、可持续海洋经济——这些都是减少排放和增强韧性的切实可行的方向。

10号台风和八木台风表明,一场重大自然灾害就可能抹去数月甚至数年的发展成果。越南不能再固守“灾后重建”的思维模式,而必须转变思路,采取“积极适应”的应对措施:从法律、规划、基础设施到金融机制和技术,都需要全面推进。

我们应该问的问题不是“暴风雨何时来临”,而是“暴风雨来临时,我们准备得如何?”

据vietnamnet.vn报道
https://vietnamnet.vn/thich-ung-voi-thien-tai-2449423.html
复制链接
https://vietnamnet.vn/thich-ung-voi-thien-tai-2449423.html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适应自然灾害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