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德松少将与战场回忆

April 26, 2013 14:43

经历了30年的征战,近50年的军旅生涯,86岁的裴德松少将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这位在无数战场上经历过生死的老人,无比自豪,因为他的一生见证了历史的光辉时刻……

(Baonghean)经历了30年的征战,近50年的军旅生涯,86岁的裴德松少将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这位在无数战场上经历过生死的老人,无比自豪,因为他的一生见证了历史的光辉时刻……

裴德松将军的家位于荣市义富乡24号村中心。院子里有一个鱼塘,种着许多乡村树木:玉米、土豆、柚子、芒果、香蕉……或许是因为他一生都在外奔波,所以他想把这些树搬到城里,种在花园里,缓解思乡之情。每当悲伤突然袭来,他就会漫步到花园、鱼塘,欣赏童年的回忆。故乡的记忆会温暖他的心灵,让他在纷乱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平静。裴德松少将出生于1928年,来自郎石村(现石山乡安山镇)。

在他的记忆中,那是一个贫穷艰苦的农村,终年生活艰苦却又缺粮,终日受着恶霸和村长的欺凌。1945年,17岁的裴德松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很快被分配到朗石村自卫队,参与了进攻金仁车站的敌人和围攻安山县衙的战斗。他沉思片刻,回忆起近68年前的英勇时刻:“当时金仁卫所集中了大量日军,越南明英山政府委员会直接下令攻占,以瓦解和动摇当地地主的士气。按照计划,1945年8月22日夜,随着锣鼓喧天,我郎田自卫队配合其他队伍,分成四个方向向敌军驻地挺进。没有人通知任何人,大家径直向前,手持长矛长矛,猛冲向前。面对革命自卫军的斗志,金仁卫所的长官和战士们惊慌失措,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卫所大门上飘扬着带有黄星的红旗,标志着敌军在英山最大的军事基地落入了我们的手中。”革命。第二天清晨,数以万计的民众涌向政府办公楼,见证这光辉的历史时刻。临时革命政府在这里正式向民众亮相,彻底废除了殖民封建制度。欢欣鼓舞,每个人都沉浸在成为自由独立国家公民的兴奋之中……”

革命成功后,这位自卫军战士被分配到警卫营,负责保卫义安省的司令部。之后,这位年轻的战士又被派往第十区(后改为越北军区)工作和战斗。从这里,裴德松离开了新婚妻子、家人和家乡,奔赴战场。

抗法战争时期,从越北战役、边境战役、老挝西北上游战役,到奠边府战役,年轻的军人裴德松几乎参加了所有重大战役。在这场“响彻五洲、震撼大地”的战役中,裴德松所在的部队从一开始就在战场上,从他们翻越数百个险峻的山口,拉着炮火奔赴战场,直到胜利旗帜在德卡斯特里碉堡顶上飘扬的那一天。那56个日日夜夜,他和战友们度过了一段充满艰辛和牺牲的日子。彼时,裴德松是一名排级军官。他的部队最初被派去攻占独立山要塞,在圆满完成任务后,他们又被派往继续挖掘战壕,包围孟清机场。

当年的战士分享道:“近60年过去了,我始终没有忘记胜利的那一刻。战士们从黑暗泥泞的坑道里冲出,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呼声响彻天地,尽管硝烟仍在滚滚。诗人阮廷氏以绝妙的笔触描绘出这样的景象:血与火中的越南,抖落泥土,屹立不倒,光彩夺目。”

日内瓦协定签订后,美国妄图取代法国在南方战场的统治,扶植吴庭艳傀儡政府,实现永久分裂越南的野心。早在1963年,裴德松的部队就奉命秘密开赴第五区和西原战场,扩大控制范围。在这里,他与美伪军进行了数百场大大小小的战斗,多次站在生死边缘,正如他所说:“生死就在扣动扳机的瞬间,谁快谁就活下来。”其间,他最难忘的两场激烈战斗,正是这两场战斗,在与装备精良、火力强大的美伪军的对抗中,创造了战术上的转折点,那就是巴甲战役和广义省云祥战役。



武元甲大将热情鼓励第2师(第五军区)政委裴德栋同志。

他说:“巴甲战役中,我部奉命伏击位于努伊通地区的伪军第51团,将敌军驱赶至田野,并在各个田野上与敌军交战。我军士气高昂,敌军节节败退,被歼,俘获大量敌军。敌军各种武器装备和军车也被我军摧毁和缴获。”

此后,他所在的团又陆续奉命伏击前来救援占领高山哨所的1个营(3个营)。敌营进入伏击阵地后,他和战友们冲锋陷阵,分割敌阵,不让敌军汇合。“我们把敌军逼到江边,沿着战壕一节一节地与他们战斗。敌军派飞机来支援,但敌军猛烈还击,没有效果。1965年5月30日下午,我部几乎全歼伪军1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第二天清晨,我军从四面八方同时进攻乔侬山,把那里的残敌全部消灭了。”董先生激动地说道。更让他自豪的是,巴甲战役胜利后,他所在的团改名为巴甲团,他担任团长。

1965年8月中旬,巴嘉团开赴沿海地区建立根据地,熟悉地形。美军将领发现解放军的存在后,决定实施“星光行动”,调集四面八方的兵力,包围并歼灭解放军。1965年8月17日,广义省渔民出海时,发现美军舰艇忙碌地穿梭于海面。渔民们发现异常,立即返回报告情况。巴嘉团分析并预判敌方意图后,立即制定作战计划,并部署了严阵以待的战斗队形。

果然,第二天清晨,美军陆战队飞机蜂拥而至,向万祥村投掷各种炸弹。随后,海上炮艇也密集开火,坦克轰鸣,直升机乱飞。敌军意图以庞大的兵力和强大的火力压制巴甲团。“敌军火力非常强大,武器非常先进,兵种众多,但我们积极部署作战计划,因此损失不大。凭借无后坐力炮、B40突击步枪和反坦克手榴弹,我们首轮齐射就击毁了四辆敌军坦克……”——裴德松少将回忆道。经过两天的激战,巴甲团最终安全退出敌军包围圈。

云祥战役胜利后,裴德松少将继续征战沙场。第五军区第二师成立,他被任命为师级军官。1968年春节攻势期间,他的部队奉命直接进军攻占岘港。随后几年,他率部在老挝南部9号公路作战(1971年),并前往老挝波罗温高原支援邻国(1972年)。1975年春,在顺化-岘港战役中,他所在的第二师奉命攻占广南省的先福和福林两大据点,随后解放三岐,并歼灭所有阻拦这些地区的伪军。

连战连捷,第二师奉命挺进解放岘港。在这里,第二师主动配合主力部队、民兵和游击队,从四面八方向敌军发起攻击。敌军惊慌失措,纷纷逃窜到港口外等候的数十艘船只上。“1975年3月29日下午,看到岘港敌军互相践踏、仓皇逃窜的混乱景象,我们坚信胜利、南方解放的日子不远了。”董先生分享道。作为第二师政委,他被指派留在岘港从事军事管理工作。

当年4月30日中午,当他听说我军进攻部队进入解放西贡,南方彻底解放的消息时,他和战友们都高兴极了。董少将回忆起38年前的情景,激动不已:“欢呼过后,我们互相拥抱,哭了。我们哭是因为喜悦,是幸福,是因为我们想起为了那快乐的日子牺牲了多少战友……”。随后,他和大家一起从四面八方涌入岘港市,继续为胜利日欢呼。

至1975年,裴德松少将已在军队服役30年。此后,他调任第四军区司令部,后任乂安省军区司令员,并担任第八届国会代表(1987-1992年)。1995年,他退役,后当选为乂安省老兵协会主席。直到2002年,74岁的他才正式回归家庭。近50年的军旅生涯,让裴德松少将记忆犹新,尤其是那些“生死与共”的艰辛、牺牲和战友情谊。但他始终无法忘记1971年的一天,在9号公路南寮战役结束后,同村的两名新兵来看望他,告诉他家中的妻子因心脏病去世了。两人结婚26年,育有一女,但只见过三次面。因此,他被那条“晴天霹雳”的消息震惊了。但战场形势紧急,他不得不强忍悲痛,继续随师前往老挝博洛文作战。他现在的妻子也和他同村,丈夫是烈士,育有一女。她又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所以他们共有六个孩子(如今孙辈共有13个)。

他家有三个兄弟,都参加了南方战场,最后都平安归来。从战场回来后,他年迈的父母依然健康,他得以在他们年老体弱的时候照顾他们。此外,他还有一个能干又机智的第二任​​妻子,把孩子们培养成了优秀的人。

86岁的裴德松少将在每次典型战斗后,仍会抽出时间记录作战计划、战况和经验,寄回原部队作为纪念。他分享道:“这些鲜活的记录将被收录到部队的传统档案中,以培养年轻一代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精神和战斗意志。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战斗实践中积累的教训,是下一代需要汲取的血汗经验,以便积极应对各种情况。”


丛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裴德松少将与战场回忆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