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 Hop(Quy Hop):担心河流“吞噬”村庄

June 4, 2014 15:16

(Baonghean)- 丁河流经山仙村,将其一分为二,左岸是索村,右岸是杜阿村。连接这两个村落的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竹桥,桥宽仅够一位行人推着摩托车通过。令人担忧的是,杜阿村正面临着河水的日渐侵蚀。

河流“吞噬”了村庄

在村口迎接我们的是村长张文敏,他已经在都阿村(归合县土合乡山仙村)生活了60多年,他打了一个苦涩的比方:“都阿村以前像一轮圆月,现在丁河水却把村子冲得像弯月一样。眼看着河水越来越往村子里吞噬,我心里很担心。”

Đoạn sạt lở sông Dinh qua bản Dũa.
流经 Dua 村的 Dinh 河流被侵蚀。

来到山仙村,第一印象就是冲积面和侵蚀面分得非常清楚。站在冲积面的Soi村,望着被冲刷的Dua村的全貌,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丁河深深地切入Dua村,形成一道深深的凹弧。由于Dua村地处河湾处,村里的土壤以沙土为主,冲积土疏松,一旦被水淹没,就会迅速侵蚀。每逢暴雨洪水,凶猛的水流就会深深地侵蚀洞穴。因此,Dua村57户近270人的心头肉不能安宁,尤其是靠近河岸的6户人家,他们急需搬迁。

都阿村村长张文添说:“近三四年来,河水每年要‘侵蚀’村民宅基地七八米深,沿河湾延伸约300米,所以每年河水要‘侵蚀’都阿村约2250平方米的宅基地。仅从2009年至今,丁江流经山仙村的河段就改道了,侵蚀村民宅基地约35至40米深。”2012年被迫搬迁的沿河村民张文勉长老说:“我们搬迁是没办法的。我们费了好大劲才盖房子,但搬迁时,能带的工具却寥寥无几。这一带人家的房子主要是石头和砖块砌成的,拆了还能用多少呢?”搬家意味着抛下一切,重新开始……那一年,洪水来袭,地面迅速塌陷,我们全家只来得及“抛下一切,逃命”。幸运的是,我们没有被水冲走。虽然很艰难,但考虑到那次濒死的经历,我们一家还是在2012年决定搬到新地方。

寿合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忠表示:“暴雨洪水期间,杜阿村被丁河阻断,与左岸的乡镇和县城隔绝。高中学生必须骑车下到下游的桥上,再骑车上到学校,路程约15至17公里。中小学生的家庭为了方便,必须把孩子留在河对岸。至于学龄前儿童,必须有人留在家中照顾,因为他们无法离开其他人,也无法接送他们上下学,每天上学要绕行几十公里。”

据村长张文添介绍,杜阿村的村民没有土地种植水稻。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畜牧业以及种植甘蔗、玉米、豆类和花生等农作物。因此,杜阿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外界的贸易往来。晴天时,人们很难通过丁河上的一座小竹桥过河;雨季时,桥上又会被洪水淹没,通行非常危险。

需要尽快修复

为了预防山体滑坡及其造成的危害,山仙村每年都会动员Soi村和Dua村的村民拿出竹竿和劳动力,自行修建堤坝。据村长张文添介绍,竹竿堤坝确实有助于将少量泥沙淤积在堤坝脚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山体滑坡。然而,竹竿堤坝只是临时性的,主要用于在低水位时预防山体滑坡。到了汛期,山仙村村民自己修建的竹堤不足以抵御强大的水压。为了应对今年的汛期,该村动员每户人家栽种3根竹竿,并在村口修建了一段堤坝。无论如何,在各部门和各级没有资金和物资支持来应对山体滑坡的情况下,这些现场努力仍然是值得称赞的。

各级政府认识到,为了保障丁河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对居民进行搬迁安置。自2012年以来,各级政府已对6户居民进行了调查,并帮助他们搬迁,稳定生活。目前,警戒区内仍有17户居民受到山体滑坡的影响,其中6户居民需要搬迁,并于2014年登记搬迁,但尚未获得相关资金。这些居民迫切需要关注和支持,以便尽快摆脱山体滑坡威胁其生命财产的恐惧。

深入村子后,我们发现,这种担忧并非仅限于沿河居住的家庭。因为按照目前每年的侵蚀情况,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杜阿村的村民可能不得不永远迁徙,搬到更远的地方。如果侵蚀速度继续保持过去四年的速度,那么仅仅十年后,整个杜阿村……就会变成顺流而下的冲积土……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各级政府已将修建一座贯穿村庄的坚固桥梁纳入规划,希望加快勘察和实施进度,早日改变杜阿村村民的生活。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公社、区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当地人民的自力更生能力,落实修建坚固堤坝的措施,使杜阿村摆脱“河水吞村”的困境。

德阳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Tho Hop(Quy Hop):担心河流“吞噬”村庄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