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生命果实的诗歌

November 11, 2013 18:01

(Baonghean)-有些人毕生追求诗歌,这是一种持续的实验。诗人潘春帽不必纠结于这些流派或潮流。对他来说,写诗纯粹是在挫折中写作,诗歌源于一种“紧绷的弦”的状态,所以在82岁高龄的潘春帽,他的诗歌依然在生命中结出硕果……

Nhà thơ Phan Xuân Hạt và bà Cao Thị Bạch Hường.

虽然没有太多才华横溢的诗歌,但潘春帽却拥有触及人类生活深处的诗歌:“亲爱的,我在这世上过着奴役的生活/八十岁仍痛苦地躺着/尘归尘,土归土,谁能知晓所有的悲伤……”。或者:“从出生到年老/我的爱人,你是一个孤独的人……”。

去年,81岁的诗人潘春帽出版了一本诗集。这本诗集从他60多年的诗歌创作中精选了151首诗歌,出版了10本诗集。其中,表达潘春帽诗歌理念的诗歌不胜枚举,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四句诗:“如果我不写真相/我将停止写诗/因为如果我写相反的东西/读者将会无动于衷……”也正因如此,从《圆月》到《余晖静谧的绿地》……直至如今的《潘春帽诗集》,读者依然能辨识出一个真正的潘春帽,有时简洁、古典,如同句句影子。

我对潘春帽的诗《草的力量》印象尤为深刻。诗中充满了对人的关怀:草生活在公园里/人们每天照料它/草生活在路边/任由人们践踏它……但结尾却非常有力:草从不后悔自己的一生/年轻、肥沃、绿色的力量/尽情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无论何时何地。

诗人潘春帽1931年出生于长城乡(现安城县和城乡)董村,他出身于一个儒家世家,是一个书香门第,具有深厚革命传统的家庭。潘春帽受家学熏陶,就读于著名的顺化国立学校,因此他识汉字,精通法语和英语。他属于抗法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他创作的带有民歌色彩的诗歌,例如“我们在仓库里交米税/明天就要上前线,米会被运到车站/村里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仓库/啊,大家保护好/米还在,法国人会损失……”等诗歌,至今仍为许多人所熟知。他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创作的著名诗歌《幸福未尽》:“将你拥入怀中/我亲吻你红润的脸颊/突然深夜的收音机播报了最坏的消息/美国在地下试验了核弹/我们俩犹豫了/那吻,未完成的吻……/幸福,我的爱人/完整的智慧装满了篮子……”被广泛传诵,成为一首永恒的诗歌。

他的朋友和同事视他为一本活字典。他能准确地记住唐诗中典故或外国作家的细节。凭借着博览群书、勤于观察和研究,他发现并诠释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文学细节。我曾听他解释,那首著名的民歌“昨日在社房边汲水,衣衫落莲枝上”中的莲枝,并非常见的水莲,而是北方一些宝塔里的陆生莲花。也正是因为《一枝竹花》这首诗,读者才理解了“竹筷插在棺材中间的碗里,层层花语诉说着一代代……”

诗人武文竹回忆说,他高中时师从潘春帽,在教授友峯的诗《湮没在水中》时,当讲到“初秋的风又回来了,河水颤抖”这句时,春帽老师坚定地指出,诗中的人物是溺水身亡的。后来,武文竹问及诗人友峯,诗人确认后补充道:“或许是诗人的敏感,潘春帽感受到了诗中那种令人心碎的真谛。”诗人潘春帽曾向我解释过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人物蓝色血液细节的含义,让我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越南读者来说还很陌生的拉丁美洲文学。

他文学造诣深厚,精通外语,待人真诚,几十年来一直是青年出版社的顶梁柱,负责编辑两大高难度图书领域:历史书籍和译著。潘春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创作了许多著作,包括《栗花时节》(文灵出版社)、《士兵的足迹》(阮明珠出版社)、《马鞍诗》(黄燕出版社)等著名小说,以及《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野牛飞翔》等当时年轻人的枕边书……

在青年出版社担任编辑期间,他每天骑车上班,勤奋读书。下午,彻底打扫完房间后,他又继续文学创作,认真对待每一句、每一个字,并就每个细节给予作者反馈。看到他如此用心打扫房间,我曾开玩笑地问他:“打扫房间和编辑有什么相似之处?”他温和地笑着说:“当然,打扫房间时还有垃圾是不行的,但如果还有积水让人滑倒,那就更不行了。编辑也一样……”

潘春帽只懂办公室工作、读书和写诗,对经济学一窍不通,几乎不感兴趣。他身上有浓厚的杜艺人气质。奇怪的是,在生活费高昂的首都,靠补贴度日的他,竟然还能把五个孩子养育得有教养、成熟有为。我问起这件事,他说:这全是他妻子的功劳。听他这么说,我不禁想起潘古德教授在河内文学大学读书时讲过的一个故事:“20世纪50年代初,潘古德和潘春帽一起在乂安省演州中学教文学。当时,潘春帽非常宠爱演化乡芳丽村的一位选美皇后。

独自一人前往颇为尴尬,潘春帽便邀请潘古德一同前往。可惜的是,“水牛吃光了村里的草”,芳历村的男人们不接受一个来自“丁安城集市”的小伙子来勾搭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于是两人都被泼了好几下泥巴。潘春帽的妻子高氏白香曾告诉我:“当时村里有知识分子,有官宦子弟,有富家子弟,但她只因为喜欢潘春帽的诗而接受了他。她爱他,嫁给了他,对他没有要求什么。”这位来自义安的女孩跟随丈夫来到河内,独自一人艰难地与一位诗人丈夫“抚养五个孩子”。后来我才知道,高氏白香女士是抗法时期富安省著名的拉密营政委高上良少将的妹妹。

Nhà thơ Phan Xuân Hạt và bà Cao Thị Bạch Hường.
诗人潘春帽和他的妻子 - Cao Thi Bach Huong 夫人。

有些人毕生都在写诗,不断尝试。潘春帽不必浪费时间纠结于某个流派或某个潮流。对潘春帽来说,写诗纯粹是出于挫折,是源于“弦绷紧”状态的诗歌。因此,谈及潘春帽,我谈的不是诗歌的才华,而是诗歌的灵魂。他的诗歌面向人,尊重人的价值:人生在世,无人渺小/在地球上,我们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高低有别/人的价值是否取决于阶梯?

除了人生的孤独这一贯穿他整个诗歌创作生涯的问题之外,已年过八旬的潘春帽还承受着另一种孤独:那位美丽、才华横溢、为丈夫和孩子奉献一生的乂安姑娘永远地走了:她去了另一个世界/枕头和毯子在床的一边冰冷……

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他依然勤奋工作:为出版社编辑书籍,读书,写诗。每天,他坐在一朵白玫瑰(以他一生挚爱的女孩命名的花)前,聆听人生的酸甜苦辣,潘春帽写道:在挣扎中,我的灵魂依然清醒 / 我不忘生活,不忘你,也不忘诗歌 / 一半:枝叶依旧在风雨中 / 另一半如同成熟的果实,静待……

82岁高龄,他的诗歌依然充满生命力。

潘春律

(富安广播电视台)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充满生命果实的诗歌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