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横幅”习惯——从道德和法律标准来看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许多不诚实、不正当的行为逐渐占据了“论坛”。其中之一就是“虚假”行为——为了博取社区的欢心而冒充和伪装的行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行为已经逐渐走向极端,不仅违背了道德准则,也触犯了法律。
丑陋的行为
“造假”的习惯可以理解为为了在他人心中树立良好印象而进行虚假和欺骗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吹嘘和“伪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慈善活动中伪造捐款金额。许多人愿意使用图片编辑工具伪造捐款金额,制造出一种慷慨的假象。

这不仅体现了不诚实,还会造成许多严重后果。它会导致社区的不信任,从而导致人们对志愿者活动和慈善组织失去信任。当慷慨成为“张贴者”树立形象的工具时,救援工作的真正价值就会大大降低。这是一个严重的伦理问题,因为慈善支持应该源于真诚和责任,而不是为了博取眼球而做的表演。
道德低下、文化低下的表现
从伦理上讲,“欺骗”是对社区及其实施者的不尊重。这种欺骗和不诚实体现了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漠视,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和困境的背景下。
正如上述案例所示,许多人利用国家困境、自然灾害、风暴和洪水等,虚假宣传自己的贡献。这种行为应受谴责,因为他们并非真心实意地提供帮助,而只是为了“炫耀”自己,让自己“光彩照人”。

在自然灾害和洪涝灾害中,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每一点贡献都意义非凡。然而,当“打旗号”的行为盛行起来,不仅摧毁了社会对慈善组织的信任,也降低了真正有价值的行为的价值。“打旗号”的人失去了分享的精神和真诚,导致社会逐渐对慈善活动产生怀疑和担忧。
...当“横幅”行为变得普遍时,它不仅会破坏社区对慈善组织的信任,还会降低真正令人钦佩的行为的价值。
违法行为
“欺诈”行为不仅不道德,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更进一步,触犯了法律。在慈善活动中伪造或滥用信托挪用财产,将受到越南《刑法》的处罚。根据2017年修订的2015年《刑法》第175条,任何滥用信托挪用财产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例如,如果某人被授权或委托管理一笔慈善款项,然后滥用该信托来挪用或滥用这笔款项,则他们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刑期从 6 个月到 20 年不等,具体取决于挪用财产的价值。

此外,根据第144/2021/ND-CP号法令第15条规定,以欺诈手段侵占用于慈善活动的捐赠资产,如果侵占金额在200万越南盾以下,且尚未达到刑事追诉的程度,则可能受到行政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拉黑”行为没有危害。虽然行政罚款可能只有200万至300万越南盾,但仍然会对慈善活动的声誉和社会的信任造成负面影响。
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虚假新闻”的习气不仅影响行为人,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当谎言和虚假变得普遍时,社会对慈善和救援活动的信任就会受到损害。这会导致人们更加犹豫是否要向慈善机构捐款,从而降低慈善活动的有效性。

此外,真诚的慈善机构和个人可能会面临公众和当局越来越多的怀疑和审查。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并阻碍有效帮助有需要的人。
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预防和减少“旗手”行为,需要法律和社会两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法律需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以慈善为名,伪造、挪用资产等行为。同时,社会也需要提高公众对慈善活动诚信透明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当个人和组织展现诚实和责任时,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值得信赖的社会,并有效地实现慈善目标。虚伪或许能给个人带来短期的浮华,但从长远来看,只会让他们在社会眼中失去信誉和真正的价值。
插图照片
“发帖”的习惯不仅违反道德标准,也违反法律,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严重后果。为了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我们需要通过提高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来消除这种行为,同时在所有活动中始终尊重诚实和真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