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气:小心手脚冻伤
当前寒冷天气,需注意手脚冻伤的风险。冻伤虽然罕见,但可能导致皮肤和肢体肿胀、坏死。
这几天,受冷雨影响,兴安省的阮文德先生从家乡赶到河内工作。由于没有戴手套,他的手变得僵硬。回到家后,他的手又红又痛,还伴有轻微的麻木感。
第二天,他的手又紫又肿又疼。他赶紧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冻伤。幸好伤势不重,治疗起来并不复杂。
此前,媒体还报道过一例因冻伤导致肢体坏死的病例。清化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5岁的芒拉瑶族儿童,他的双脚呈深紫色,肿胀,并伴有发烧和疼痛的症状。
据家人介绍,因为家境贫困,冬天买不起鞋袜给孩子穿,所以在漫长的寒冬里,孩子经常光着脚出门上学。晚上回家,看到孩子的脚太冷,家人就立刻把双脚泡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盆里。
紧接着,双脚逐渐变紫,出现水泡,疼痛加剧。在医院,医生因坏死不得不截掉左脚的5个脚趾。
![]() |
冻伤的症状。图片来自TL |
青蓬医院烧伤科主任阮通医生表示,该科室也接诊过一些冻伤病例。冻伤虽然罕见,但危险性丝毫不亚于高温烧伤。冻伤是由于体温突然或长时间下降,身体或身体某个部位无法承受这种温度,从而导致冻伤。
最常见的就是那些长时间在寒冷天气下工作的工人,没有足够的保暖衣物或者衣服湿透,寒风凛冽……又或者是在冰柜、冷库、搬运冰块的工作人员……
与热烧伤相比,冻伤通常进展缓慢。受冷时会引起血管收缩,逐渐导致受损部位营养不良,出现水肿、皮肤坏死和疼痛。长期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冻伤患者体温会降低,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医学专家介绍,冻伤分为不同程度,第一级:患者皮肤表面受损,出现瘙痒、疼痛,皮肤颜色由白变红、变黄,冷热觉紊乱或丧失等症状。
2级:受损皮肤区域变硬。皮肤上出现水疱,颜色变黑且变硬。该病变可能在1个月后愈合,或受损区域的冷热感觉丧失。
3-4级为重度烧伤,皮肤区域严重受损,深层组织、肌腱、肌肉、血管、神经等受损,这些区域变黑并充满血液,因营养不良而导致坏死,严重者需要截肢导致肢体截肢。
唐医生表示,目前天气寒冷多雨,冻伤风险很高,尤其是居住在受雨雪影响的高地地区的人们。为了避免冻伤,在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外出时需要穿着保暖的衣服,尤其要注意手、脚等暴露在低温下的身体部位。下雨时,应立即更换湿衣服,以免感冒。
当出现新的伤口时,需要迅速用一盆约37摄氏度的温水(加少量盐以扩张血管)暖手暖脚。患者不应接触火或加热器,因为双重烧伤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如果出现肿胀、疼痛持续很长时间,且暖水无效,必须立即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此外,为了抵御寒流,很多家庭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取暖方式。使用暖气片、炭炉、热敷袋等取暖方式发生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为了避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危险,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学习这些取暖方式的使用方法。
因存在烧伤风险,已失去冷热感觉的患者不应使用热敷。如使用热敷,应密切监测或与皮肤保持安全距离。
据 Gia dinh.net 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