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回答关于人工砂替代天然砂解决方案的问题
国会代表阮辉泰询问政府是否会考虑使用人造砂替代天然砂的解决方案,以及在湄公河三角洲应用该方案是否可行。

在3月1日第153/TTg-CN号文件中,政府总理回答了国会薄寮省代表团代表阮辉泰的提问。
国会代表阮辉泰质询内容:“政府和政府总理指示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实施的解决方案之一是:立即消除物资来源方面的困难和障碍,特别是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
为此,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扩大采矿能力,缩短采矿许可证发放时间,调整事后监管许可;抓紧完成海砂作为填料的研究,试点取得成效后立即使用,同时研究高架桥建设,限制填料使用,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据专家介绍,天然砂还有一种替代解决方案,那就是人工砂。请总理告知我们,政府是否正在考虑这一解决方案,以及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应用这一方案是否可行?
关于上述问题,总理回答说:落实越共十三大决议,政府和总理坚决指导实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其中各部委、行业和地方要集中精力排除障碍,及时为项目提供材料,特别是九龙江三角洲地区的砂源,研究替代天然砂的材料。
目前,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交通项目对填筑路堤材料的需求量很大,仅目前正在实施的4个重点高速公路项目,需求量就达5600万立方米左右,这还不包括当地投资的其他项目对路堤用砂石材料的需求。
虽然各地已查明河砂材料储量,并基本安排充足,但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开采供应能力仍未满足材料需求,因为开采能力如果增加过多,将导致河岸侵蚀,影响当地社会生活。此外,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地区。
因此,为解决九龙江三角洲地区项目建筑用砂材料短缺问题,总理指示交通部、建设部、自然资源环境部和科学技术部集中研究在全国特别是九龙江三角洲地区应用替代材料的解决方案。
在天然砂资源匮乏的地区,交通建设项目中采用人工砂替代天然砂的方案已被交通部门应用多年。
如上所述,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是使用沙子作为路基材料的主要地区,需求量非常大。
如果用人工砂完全替代天然砂,需要开采非常大的采石场,布置多条新的生产线才能满足需求,而且成本比天然砂高得多。
因此,采用该方案完全替代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天然砂是不可行的,因此应优先在一些使用量较小的项目中替代天然砂,例如:生产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为确保九龙江三角洲地区建设项目用砂供应及时,交通运输部开展了以海砂替代河砂的试点工作,组织监测和监督,并成立了部级试点委员会对试点工作进行效果评估。
试点结果表明:茶荣省海砂满足铺设汽车路基的技术要求,在与试点区域类似的盐渍化条件下,路基下段(K95)可采用海砂/盐砂铺设汽车路基。
但该试点项目规模较小,设计规模小于高速公路,仅对一个地区的海滩砂质量进行了研究,农作物和牲畜盐渍化标准和法规尚不完善。
因此,海砂材料在道路建设中的广泛应用还需在规模和设计水平更高的项目中进一步试点推广,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试点,并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署并完成了“矿产资源评估,服务于砂石开采,满足填海公路项目和湄公河三角洲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项目的部分内容。
项目已评估朔庄省0-10米水域(B1区,面积250平方公里)海砂矿物质量符合TCVN 9436:2012规定路基填料要求的质量;评估333级+222级建筑材料海砂矿物资源量为6.8亿立方米,222级资源量为1.45亿立方米,B1区可根据国会2022年1月11日第43/2022/QH15号决议立即移交给开采单位。
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已将项目成果转交给朔庄省人民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
目前,交通运输部正与朔庄省人民委员会配合部署开发程序,为试点扩建工程服务。
研究在九龙江三角洲地区高架桥上建设高速公路,而不是直接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这也是一种解决方案,政府和总理已指示交通运输部要求顾问和相关机构从投资准备阶段起就认真、全面地研究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和决定,例如:全线采用立交桥;将桥延伸到河上,以降低桥头高度;用水泥土桩、减载楼板处理沉降……尽量减少用沙填充,缩短等待沉降的时间,增加稳定性,减少建设和开发风险。
然而,高架桥建设方案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目前,高架桥建设成本约为路堤方案的2.6倍)。
在投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九龙江三角洲地区的砂石材料来源仍然可以满足2021-2025年期间部署的高速公路的需求,因此主要采取的解决方案是:用沙子填充地基;用水泥土桩处理高架桥头段,减载楼板;在软土地基深度较大的路段修建高架桥,确保环境标准,排洪……并且投资成本合理。
为了做好即将实施项目的投资准备,总理已指示交通运输部对九龙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发展的解决方案和项目实施所需的材料填充计划进行全面研究并提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