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饲料:短缺与过剩的悖论
越南每年花费约30亿美元进口动物饲料和原材料。与此同时,据估计,我国大米过剩近700万吨。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大米出口、玉米进口
根据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报告,2017年7月饲料及原料进口额预计为2.58亿美元,使今年前7个月该类产品进口总额达20.3亿美元,同比增长9.5%。前6个月该类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为:阿根廷,占市场份额的46.6%;美国,占9.5%;印度,占4.6%;中国,占4.3%。大多数市场的进口额均有所增长,部分市场增幅达2至10倍,例如意大利增幅超过10倍,印度增幅超过2倍。
数据显示,2016年越南进口饲料及原料33.9亿美元,其中玉米进口830万吨,价值16.5亿美元;大豆进口156万吨。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作物生产司副司长陈春定介绍,目前越南国内玉米产量仅能满足饲料加工用玉米粒需求的40%-45%,每年仍需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玉米粒,以满足饲料加工需求。这是种植业的内在矛盾,大米出口量大,但玉米进口量却要达到大米出口量的50%以上。
![]() |
动物饲料产量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 |
竞争力下降
事实上,进口玉米和大豆的价格始终低于国产玉米的价格,且数量不受限制;而国产玉米产量和质量不稳定,给生产者带来了困难。根据农业规划设计院的最新调查,玉米生产成本高达4200至4300越南盾/公斤,农民必须以5000越南盾或更高的价格出售才能盈利,难以与美国和阿根廷进口到越南港口的玉米价格竞争,目前进口玉米的价格为4700越南盾/公斤。
专家认为,对进口饲料来源的依赖使越南畜牧业的竞争力面临诸多风险。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农业农村战略政策研究所原所长邓金山表示,目前畜牧业严重依赖进口饲料,产业价值不高,甚至仅靠劳动力盈利。近5年来,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由于附加值低,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战略以及国内畜牧养殖户的利益。越南一些饲料产区由于作物产量低,无法发展,民众无法参与企业的饲料供应链。
据测算,饲料占畜产品成本的70%至75%。农民靠劳动维持生计,利润大部分流向饲料进口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为外商投资企业。例如,2016年,全国239家饲料加工厂中,只有59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但这些企业却占据了市场产量的60%至65%。
陈春定先生认为,动物饲料行业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针对各个生态区域的玉米生产技术方案,导致产量不高、成本高,与进口玉米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因此,为了提高整个畜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与进口玉米的竞争,必须通过两个主要因素来解决降低成本的问题: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产量。
据《工贸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