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行党内质询规定
(Baonghean.vn)——“提问”一词由“质量”和“问题”两个词组成。“质量”指诚实地提问;“问题”指询问,即相互交换信息。提问是指询问并要求得到清晰的解释,从多个角度提问,以澄清某一内容。
![]() |
党的十三大全景。 |
质疑是为了以良好、诚实和建设性的目的,朝着积极的方向澄清问题。质疑不同于批评。批评是反对已发表的观点,用相反的观点(反转)来改变和纠正已发表的观点。批评也是积极的,是为了防止错误再次发生。
提问并非一个新概念或新活动。然而,实施高质量的提问并不容易。
基于实际需要,越共十届中央政治局于2008年5月12日颁布了第158-QD/TW号决定,颁布了《党内质询条例》。这是第一部规范党内质询工作的文件。党内质询是一项战斗性极强的活动,其目的是“发扬民主,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感、领导能力和战斗力”。通过质询,质询者不理解的问题得以澄清,从而在党内建立信任、团结和统一,在社会政治组织和人民之间建立共识。
越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决议在关于党的组织、干部和活动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中也要求:“发扬党内真正的民主,认真执行党内质询条例,特别是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各级党委会议上进行质询”。《党内质询条例》必须作为一项紧迫活动抓紧实施,切实为解决当前党的建设中的紧迫问题作出贡献。
![]() |
南丹镇春化街道党支部书记谈及退休党员在基层政治体系建设中的贡献。摄影:嘉辉 |
中央巡视委员会多次下发文件指导贯彻落实这一规定。
党内质询,是党委内部批评、批评的延续,也是全党内部批评的“孪生兄弟”。
因此,党内质询通常单独召开会议,或作为各级党委会议的一部分。质询和回答问题都经过认真准备,并有原则和具体指示。
多次开展高质量答疑解惑,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的充分肯定,为增强社区和社会的信任和共识,推动了积极变化。
要达到质询的目的,质询者和答疑机构或个人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准备,营造开放、包容、民主的氛围,随时准备倾听和接受坦诚、正确的意见。
每位委员和党员带到会议上的行李中,必然包含来自党委或本部门干部和党员的“质问”。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问题。只有不贴近现实、不善于倾听的委员,才能真正理解这些问题。每位委员在其岗位和工作职责范围内,都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机制和政策不同步,上级缺乏及时、密切的指导,以及自身权威无法解决等。这些也都是提出质问的建议,也体现了每位委员的亲和力、责任感和勇气。质问必须在“质问层面”做到负责、客观、富有建设性;而对问题的回答则必须包含自我批评、诚实、客观、透明和公开。
![]() |
义禄县义文乡北博山村党支部例会。图片:Nhat Tuan |
提问者应重点关注群众普遍关心、不明确、不满意的问题,以及影响地方团体和单位合法权益的内容。切勿利用提问环节挑拨离间、刁难、制造混乱,造成失信和失团结。提问必须切题,与负责人的专业领域相符,并应提前提出,以便被提问者有时间准备,符合提问要求。
答疑人必须了解答疑的原则、意义和责任。必须明确界定:答疑是“自我分化”、进行自我批评的机会,也就是自我分化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答疑就成为党的建设中的一项科学活动。必须精心准备内容,直接、坦诚、接受地回答问题,不回避、不回避、不拐弯抹角。尤其不能对那些经常提问的人抱有偏见……
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有责任在党内营造民主质询氛围,并开展自我批评和批评,确保党的活动真正务实有效。同时,要注重在基层落实《党内质询条例》。如此一来,信任就会在群众中传播开来,深入人心,持续下去。